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范文

    邓田华

    摘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与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喜欢凭借直觉感知外界事物,缺乏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中,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谈谈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354

    数学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当前,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面临着严重的教学压力,而学生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本文中作者谈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对学习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注意力难以持久。因此,如何调动和保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游戏和图片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请看黑板上的这张图片,数一数图片中共有几只小蜜蜂在采蜜?”(教师边说,边出示蜜蜂采蜜的图片,设定有7只蜜蜂在采蜜。)(学生数数:1、2、3、4、5......)“看小蜜蜂们多勤劳呀!从前面数,个子最小的那只蜜蜂排第几?从后面数呢?谁来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数数情况?”(学生自由充当小老师,遇到5以上的数字时,学生不会数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6-10数字。”通过图片和当小老师的游戏,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数学概念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则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缺乏抽象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不容易理解复杂的概念,而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说教,有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减法时,教师首先出示题目:小明的妈妈买了8个苹果,小明见到后吃了1个,还剩几个苹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演示抽去1个苹果,学生看到还剩7个苹果。通过多媒体,给了学生直观的教学体验,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堆数里去掉一个数字,还剩下多少用减法来计算的道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上的教师口头说教更能起到明显的效果,扫除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使学生更能够理解一些數学概念。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以教师的问、学生的答,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仍未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教学内容琐粹,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力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为了让学生认识1千克的具体概念,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以4个人为单位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然后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请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500克和1千克的洗衣液分别有多重,并把这种感受记在心里。2.一袋面粉、一瓶陈醋、一只水杯、一袋盐和一包方便面,这五样物品中哪个物品的重量约为1千克呢?(教师提示:将这五样物品分别和1千克的洗衣液对比着掂一掂)然后小组汇报,找出重约为1千克的物品是哪个。然后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感受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学会了估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四、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映和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必定会表现出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年段的增长和学习难度的加深,会更加明显。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杜绝“一刀切”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现象,而应该设计难度有层次的作用,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每个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关注点,维护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完“100以内的加法(二)”时,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分为A类基础练习题、B类巩固题型和C类综合提高题三类。A类:写出每道题的运算结果和运算方法。26+12=( )27+11=( )41+15=( )47+30=( )17+2=( )10+5=( )B类:填上合适的数。( )+15=27 65+( )=97( )+23=34 38+( )=49 ( )+8=13 13+( )=43 C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12+12-5=6+( )56-28=25+( )以上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尽量完成A类和B类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试着完成C类中的题目。分层设计作业,在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能维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

    总之,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与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赖芳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17(22):64.

    [2]赖芳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80+82.

    [3]杨居伟.多元化现代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2):51-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