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
范文 | ?刘伦均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进行全面详细的教学准备、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多主体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活跃活泼、高质高效,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氛围;高效教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226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之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导致学生没有信息技术基础,加之很多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多样化课堂氛围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进行全新的改变,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一些创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提前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并且要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自己获得知识,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熟练操作电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支持辅助作用,更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并且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比如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就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点就行竞答,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回应老师,做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熟悉软件基本操作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引导学生全面熟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设置增加实践操作课,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软件中的查看、编辑、绘制等操作方法,以此拉近学生和计算机软件间的距离。 例如,在讲授《图像获取的途径》课程时,教师可把事先制作好的有关各软件界面组成及其功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对各工具位置及其使用方式有了大体了解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3游戏化的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们天性,学习也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传播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应用,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特点、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是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步骤。例如,在教学《在计算机上写名字》时,为了提升学生汉字输入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款关于汉字输入训练的游戏APP,该软件将汉字输入的基本知识融入到了电子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如:其中有一款训练学生打字速度的游戏,是借助传统的电玩游戏"打地鼠"开展的,其规则与打地鼠相同,只是在游戏的细节上稍稍做了改动。在这款游戏中,每一个小地鼠出现时都会举着一个标有英文字母的牌子,同学们需要用手指敲击键盘上对应的字母才能让屏幕上虚拟的锤子准确无误的打在小地鼠身上、完成游戏任务。这个游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电脑键盘上每个字母位置的熟悉程度,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打字速度,提升了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新知识的学习和锻炼过程,还是一个放松心情、体会游戏的乐趣的体验过程。 4活用高效教法,促进学生高效理解 教师作为课堂上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主要引导角色,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深度和记忆新知识的深度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普遍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地选择,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深刻理解和高效记忆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word文档操作中的图文混排知识前,就以学生的基本特点为重点,准备了小组合作、实践练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荧屏上为学生展示了“自然景观”“校园风采”等多个主题的图文混排作品。学生首先对新课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同时让每个小组的强大学习、理解、实践能力得到了保障,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了课堂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图文混排知识如“艺术字操作”“边框和底纹操作”等知识的讨论、实践为主导的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组织了小组之间的课堂作品竞赛。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自拟主题,通力合作,实现了利用最短时间完成课堂作品的目标。学生在讨论、实践的过程中,对图文混排相关知识产生了深刻理解,实现了高质量的学习,教师的高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5注重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一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科目,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作为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力,能够展示出信息技术课的优势,让学生可以真正采用信息技术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当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这方面的知识点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采用PPT来制作出多媒体演示文稿,熟练操作远程教育软件,快速掌握信息资源,实现加工整理的目的。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将自主预习工作做到位,利用网络搜集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文字、圖片以及视频资料,上课中,将这些资料进行压缩传到局域网当中,这样学生们只要活得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文件的名称,就可以在局域网当中分享素材信息。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参与到“快乐的学校生活”这一实践活动当中,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在文稿当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包含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最终,让学生们呈现作品,分享制作心得,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于学生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提高认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① 任国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基础教育论坛,2019 (23):52-53. ② 刘春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