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范文

    谢锐彬

    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更侧重于对学生技能应用的培养,因此对教育教学体系的先进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五个层面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融合的途径,从而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099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不断密切的背景下,为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撑。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从教学理念层面变革入手,从学习资源开发、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和教学模式创新等几个方面共同发力,能够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1.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

    学校要紧紧跟随信息时代的改革步伐,做好顶层设计,长期规划,做好信息化人才储备和培养,有计划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在整个过程中,把握好建设方向,认准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在提升自身学校信息化能力的同时还需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其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选择或者开发合适的信息系统平台并有效落实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经验不足的现状,可积极通过“建设背景、面临挑战、顶层设计、建设项目、建设体会”五大方面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观念和理念、建设项目、建设模式、人才和技术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出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从服务对象、达到标准、建设原则、服务层次、建设定位、数据目标五个方面实现初期的设计工作。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从服务管理方面、服务教学方面、移动端相关应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基础技术平台、信息化基础保障、其它条件保障等方面明确建设项目内容。

    2.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由我国教育部统筹、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具体安排的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计划,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应用型院校,设立“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与“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资源开发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该计划抓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产业革命的机遇,建构了我国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充分发挥出产教深度融合所带来教育变革动能。中等职业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从数字资源服务、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扶智、信息素养、智慧教育创新、数字校园规范建设、千校万课、教育治理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也要注重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强化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等创建出一个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利用此为切入点,有效实现教学工作的智慧化,这种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校企合作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中等职业学校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容易遇到各种技术上的问题。由于学校缺乏这技术方面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想要突破这类技术问题有较大的难度。而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合作关系,为企业输送相应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及决策应用与智慧校园平台的关联关系。通过利用大数据,有效构建起一个更加智慧化的校园平台。

    4.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我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从打造智能校园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四個方面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其实学校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效、运维体系和安全保障、建设反思等方面,进而做到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资源+数据+机制制度+师生素养六个方面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智慧化平台,而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结合的新态势,实现信息化教育。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基础上进而推动智慧教室、智慧课堂运用、数字资源库建设及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积极推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另外还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因为难度大而退缩,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建设,要做好系统化的长远规划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有计划、合理分步推进。

    5.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应用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模式更好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过程,并且对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课后针对性的复习等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更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至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流程,依托其自身所具有的应用优势,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深度的促进作用。

    对于职业教育的参与者来说,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依托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符秀燕,王家茂.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之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126.

    [2]余胜泉,吴斓.证据导向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5):20-31,84.

    [3]周玮.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3):33-36,61.

    [4]吴学峰.2.0时代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逻辑与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20,(2):6-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