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范文

    谈利

    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道德与法治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在于改善传统教学现状,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297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价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重要的学习节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并通过有效的德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今,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间接知识,往往会选择单一的讲授法,这很容易会使学生失去听课兴趣。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长时间的机械授课,会导致学生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考,本文主要提出了四个观点,分别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动力、结合生活促进学以致用、家校结合继承传统美德,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论语中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偏理论,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枯燥、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学习《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时,笔者播放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使学生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然后,展示贪官徐其耀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促使他成为了贪官?如何才能减少贪官呢?”通过这个情境问题,组织学生学习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了解监督的意义。教学结束后,布置练习题,使学生区分几种监督方式。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积极地思考、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动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还要丰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小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无法持久,倘若教师一直自顾自的讲课,不仅不会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及时地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还能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宪法是根本法》这节课的内容偏理论,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提前准备了一些关于宪法的问题,打在了幻灯片上,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像:1.我国一共有几级人民代表大会。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4. 在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力中,最基本的一项是( )。5.既是基本权力也是基本义务的是( )......通过举办有关宪法的知识竞赛,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结合生活促进学以致用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因素或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深度的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所表达的内涵以及传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例如:学习《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时,笔者联系社会热点校园暴力问题,出示PPT:放学回家的路上,陈某被几个同年级学生拦住,不仅被打,还被抢走了身上的零花钱,且他们还让陈某明天放学的同一时间交500块钱,不交要他好看。你认为陈某应该怎么办?这时,有学生说:陈某不能拘泥于个人能力的限制,要主动的向老师和家人寻求帮助。还有学生说:陈某可以与家人一起咨询律师,走法律途径。由陈某的案例导入,引起学生对依法维权的探究学习,不仅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之后,笔者出示了《破冰行动》的三个镜头,使学生分析,这三个镜头分别在用什么方式搜集证据?由此,与学生一起归纳成为证据的材料: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使学生懂得依法维权要讲究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询问学生:假如你被敲诈勒索了,你需要搜集的证据是什么?由此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家校结合继承传统美德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就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很乖,很听父母的话,可是在学校却总做违反纪律的事,这时教师就要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通过向父母“取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亲情作业,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像,在父亲节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给父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意;还可以安排学生给父母按摩、捶背,体现自己的孝心;還可以提倡学生在休息时间,做一天母亲做的家务,使学生体会母亲的辛苦,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通过这些活动安排,能够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生活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全面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刘莉.谈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9(32):56-57.

    [2]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55.

    [3]郭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