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
范文 | 李进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期间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大家对此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变苦学为乐学,会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眼光去认识现实社会,这样教学就是有效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关系;数学兴趣;主动性;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362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首先得让生喜欢上你这位老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需要我们教师放下姿态,去亲近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生感受到我们不仅是他们的老师,同时还是他们的朋友,伙伴和亲人。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一个学生,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中做起来却是需要我们用恒心和耐心去坚持的,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和帮助。在这方面我则有较深的体会。在我刚接手的班上有个特别的孩子,他对语文和数学都不感兴趣,读二年级了,数学只会做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并需要数手指才能完成。于是,我对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反思,课间他是一个多么聪明活泼的孩子,是完全没智障的,为什么在学习上却是一塌糊涂呢?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决定利用课作时间和他多交流和玩耍,尽量避勉直接谈学习的话题。建立朋友感情。有一次,我看见他满脸不高兴的样子,于是走过去亲切问他:你怎么啦?他悄悄地告诉我说:“班上的同学说我笨。”我说:“那你想不想证明给同学看,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回答说:“想”“那老师帮助你好吗?”他点点头。于是我就经常利用课作时间帮他从一年级的知识补起,慢慢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他也会做了,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利用合适的机会让他向同学们展示他的进步,并适时表扬和肯定他。而且,现在只要下课有空余时间他都会主动带着本子到办公室找我给他出题,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亲近了许多,他对数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个事例,让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有诚心和有耐心去关爱学生,学生是能体会到的,并因此而喜欢上你这位老师。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数学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几的关键。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教师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首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亲切和蔼的态度带进课堂。特别是在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关切信任的眼神与学生交流,学会等待和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改变以往传业授道解惑的身份,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用良好的情趣和激情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敢于发言和提问,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其次,用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形象鲜明、优美流畅和妙趣横生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而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科学准确的语言,并赋予优美恰当的节奏、表情、动作和手势变枯燥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并适时恰当地用语言肯定表扬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使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生,激发数学兴趣。 三、利用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象时,为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做活动角,这样即能加深学生对角表象的认识,了解的特征。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感知角有大小,感知角大小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种通过自己操作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的效果好得多,而且能在学生的脑袋里留下长久的印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愿学乐学。 四、指导学生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从而能够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看法,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重视度,进而能够取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极大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以此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节的知识时,我先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例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此使学生深入掌握了本节课的计算算理。然后,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了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认真审视了有关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如画图法、分析法等,解决了课件上的问题,以此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决应用题的技巧。最后,我為学生出了几道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以此不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变了以往单纯进行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方式,拉近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为此教师要做到不断学习,平时加强教研、教改,虚心向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习,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吃准、吃透新课程、新课标,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走在前沿,正确处理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晓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用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7(29):164-165. [2]李倩.用教具搭建通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桥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49-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