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古代户籍的一种。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户籍属于军府,称“军户”,在民户之外,子弟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北魏军户有以俘虏充当的;北方六镇戍防兵士又称“府户”,本出鲜卑高门子弟,数传之后地位亦变得低下,类于军户。宋代募役兵之户籍、金代猛安谋克户,也称“军户”。元代军户分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和新附军户。明代卫所军士、清代屯卫兵丁和充配为军的,亦称“军户”。
军户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且子弟世袭当兵。亦称兵户、府户。三国时期形成。这些士兵及其家属不属郡县,子弟世代从军,社会地位低下,解脱兵籍要有皇恩赦免。《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诏:“吏民可赐爵一级,军户免为平民。”北魏时,戍防北方六镇的兵士,本出鲜卑高门子弟,几代以后,他们的地位低落了,低于一般农户,沦为军户。也有俘虏或坐罪的人充当兵士,其地位更为低下。明代卫所军士,其子孙亦均入军户,代代为兵。清代屯卫兵和充配为军的,亦称军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