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统编教材经典古诗文阅读延伸策略研究
范文

    钟巧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精神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源泉,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古诗文阅读教学对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民族文化意义重大,这是国家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课外阅读,由学校推进,有指导、有要求、有氛围、有比赛,学生才会在诵读过程中兴趣盎然。如何通过一则古诗文,实现经典古诗文的阅读延伸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为例,谈谈小学阶段经典古诗文阅读延伸的有效性策略。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课《人之初》,是用两个《三字经》的共八行精选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第一个片段讲述的重点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的内容是儿童成长中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倡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抛砖引玉之用,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共享这道精美的中华文化大餐。我校古诗文研究课题组的教师们经过商议,决定全班统一诵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丛书《三字经》。该书每个4句为一篇,有注音帮助扫除“拦路虎”,有插图,有经文解释,还有与经文相关的故事,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文的历史背景。希望通过此次教学研究,探索小学阶段古诗文阅读延伸的有效性策略,丰富中华经典文化教学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研究路线

    学生背诵——反馈——调整策略,再背诵——反馈——每天坚持课前背诵反馈——展示

    2.研究方法

    收集文献资料、实践法、总结经验法、研究总结案例。

    三、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利用零碎时间,背下一部《三字经》

    每天课前预备铃开始,班长组织大家一边作课前准备,一边背诵。教师上课前,用大概5分钟提问。一学期下来,学生能够把整一本《三字经》背诵下来。“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全班同学在舞台上自信地诵读《三字经》,配上音乐,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利用课前零碎时间,比别人多掌握了一部《三字经》,教师为学生的表现骄傲,为大家的坚持感动。《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但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不理解经文,也读不流利。教师反思:让一年级小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经文的意思,是否拔高要求了?于是进行第三轮改变,教师描绘一个场景,让学生说出相应的经文,能够联系经文了解相关历史故事,甚至把相关提问发到班级群,由家长向学生提问。比如说:今天阅读《三字经》42页至47页,明天背诵经文,提问: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情绪分别是什么?古时候制乐器的八种材料是什么?复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这样设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每个学生在家里都接受了家长的提问,第二天信心满满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领会经典,学习精华思想,不再是死记硬背。

    2.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诵读《三字经》过程中,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进行总结,希望通过这样的指导方式,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一步步成为真正的“国学经典传诵人”。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诵读,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描绘的场景中,能说出相应经文,能够联系经文了解相关历史故事。将文言文知识童趣化、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记诵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字经》中的许多句段都有一定的哲理性,这些道理都会引发学生深思。到后来,基本上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提问,自己已经可以根据《三字经》的经文进行互相提问,互相回答。遵循“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全书,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学生越学越感兴趣。

    3.全体带动,兼顾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学校推进,为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全班共同努力,适当地表扬鼓励,会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兴趣盎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背《三字经》,提升学生积极展示的兴趣,达到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首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差异,采用动态教学方法,让学生联想竞答。课堂上把所有学生都充分动员起来,让他们在比赛中再次加深了对《三字经》的理解。比赛以鼓励为主,注意表扬时的策略,达到层次化、多样化,旨在使后进生看到自身价值,优生继续进步。其次,开展学习活动要利用差异。要充分利用差异,在教学中发挥优势同学的主导作用。有些学生有良好的语言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会让他们在背诵后讲故事,推理;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叙述部分既是练习又是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学生适当地增强他们的语感,只让他们背会原文,倾听故事,預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吟文言诗句,传中华文化之精髓

    吟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路径。文言诗句一定要会吟诵,才能得到它的精华。温儒敏教授曾说,课文分析不应该琐碎、程式化,要鼓励学生多诵读以激发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三字经》在吟诵的过程中,向全体学生推开吟诵之门,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吟诵《三字经》片段。吟诵,改变了文言诗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让文言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因吟诵而爱上文言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中国文化。

    5.播下国学种子,传承、传播

    为了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深入挖掘,与时俱进弘扬创新。一个学期下来,能够背诵《三字经》并参加展演的学生,颁发一年级“国学经典传诵人”名誉证书。获得第一阶段“国学小名士”称号。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让教师认识到学习古诗文带给学生的价值。因此,背诵有价值的古诗文,让学生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是教师今后教学常抓不懈的工作。小学阶段经典古诗文阅读延伸的有效性策略,是教师今后教学探索研究的方向。希望国学的种子悄然植在学生心中,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中流传,在细细阅读、用心背诵、积极思考中迸发出属于教师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鲍继平.教学《三字经》[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 陈怡编.《三字经》解析与教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3] 陈玮:“经典有约,知遇甚美——由《三字经》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文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