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众创空间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范文 | 蒋雨希 摘要: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为创客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作为创客的基本载体,众创空间也逐渐发展起来。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孵化器。是在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大众创新的趋势下,通过对2.0环境下的知识型社会创新创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市场化机制、专业化的服务和资本化的途径建立起来的新型公共创业平台。其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多重优点。本文对我国众创空间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创客空间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途径。 关键词:众创空间;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扶持途径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的经济产业的发展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从依赖资源发展进入到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经济体制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随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关于开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例行吹风会对发展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现实体经济转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和全方位化发展。作为我国创新运动战略的载体,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十分迅猛。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主要城市涌现了创客空间、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 一、国内对众创空间的研究现状 众创空间自2015年首次提出以来,对其的研究也呈现出爆发的趋势。各大主流媒体,社会机构以及政府组织都对众创空间的理论、概念、功能、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国内对众创空间的定义 众创空间的概念来源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内学术界,对于众创空间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其研究和争论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传统孵化器以及新型孵化器的关系上。 第一个分歧在于众创空间是否包含创客空间。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有明显的区别,理由是创客空间是一群具有相同兴趣的人聚集起来组成的空间,它的实质是一场头脑风暴式的沙龙,是利用不同的工具、设备和资源来进行发明创造的空间。而众创空间更强调具有相同创业目标的人聚集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产品的创意、研究、文案、计划书的设计、最终进行销售盈利的一个过程。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众创空间包含了创客空间,认为其范围更加的广泛,这是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观点。 第二个分歧在于眾创空间和传统孵化器以及新型孵化器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众创空间和传统的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是不同的。他们认为传统孵化器是以行业精英为服务对象的,且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而众创空间则更注重对创业苗圃、孵化器到加速器这一创新服务体系的应用,其服务对象为广泛的创业者,且为其提供了低成本创业环境以及平台。通过对创业环境的完善,使创业种子生根发芽,包括了从商品交易到价值共享等多个领域的扶持。而有些学者认为,传统孵化器包括在众创空间中,是其前身。这种观点认为,众创空间既包括传统孵化器和现有的科技园,也包括线上虚拟的创业空间,以及新兴起的众创空间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孵化器,是传统孵化器的一种,通过线上、线下自组织的一种孵化器。 (二)国内对众创空间的特征、功能的研究 与对众创空间的含义存在争议不同,国内目前对众创空间的特征、功能的定义都基本达成了共识。 1.特征 国内研究观点认为,众创空间的主要特征包括四点:一是低成本、国家及地方政府为支持各类创业者,提供房租减免、税收补贴以及其他科技支持政策,保证创业者的成本相对较低的创业环境。二是便利化,通过创新与创业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以及孵化和投资的结合,提高了创业的效果和成功率。三是多要素,包括运营单位、孵化场地、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及交流活动、公司服务及投融资平台等;四是开放式,众创空间通过对创业者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进行组合,创业氛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一是创新创业群体大众化,二是运作主体市场化,三是作为一个的创新服务平台,众创空间面对的是具有创业想法的广大创业者,且具有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特点,来进行运作。 2.功能 对于众创空间的功能,国内研究普遍认为,其包含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效率和弘扬创新创业文化等功能。通过空间载体、创业主体、创新创业活动、资源共享和制度规则等方式实现其功能。作为一个创业载体,众创空间对于城市规划也有重要意义。利用众创空间的选址和外部设计对城市进行点缀,从而对城市空间功能的分布进行影响。 (三)众创空间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由于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历程比较短,其运行时间不长。因此,对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只是进行定位、现状和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关研究认为,众创空间目前主要是通过房租收入、增值服务和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盈利,且这种创业模式具有无边界、自组织和客户化等特征,通过创新型社会运作模式,实现了基于大众、草根自上而下的全民创造过程,这也正是众创空间的实际定位。众创模式还促进了创业的网络化和民主化,是一种复杂的适应系统,涵盖了政策、市场、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知识获取和交互的便利性增加,众创空间主体由原有的企业、科学家发展成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普通创业者。作为众创空间的参与主体,普通创业者既是创新者也是需求者,在追求卓越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解决社会问题,发挥创业潜力做出了贡献。在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种共享在经济、交通、食宿、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等的表现将更加的突出。而在众创实体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可利用空间都将成为众创空间孵化的潜在空间。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众创空间发展的强大后盾。众创空间想要实现真正的共享办公,就要依赖科技的发展。通过线上创客社区、智慧建筑、大数据和与计算,以及网络虚拟交易的等手段,促进创客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共享经济从房地产企业开始,进行企业增值服务的拓展,并实现逐渐的增值,开始呈现出复合式增长。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在进行众创空间的增值服务的利用,通过资源优化,在众创领域获得新的利益增长点。也就是说,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是共享办公的时代,通过共享办公来对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为大企业节约成本。 三、众创空间发展的途径 众创空间最开始是一种自发性的创客群体运动,随着近些年来其对国家创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众创空间逐渐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众创空间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除了需要壮大自身力量以外,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政府智能,将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实处,并保证“互联互通”系统的有效性。利用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产业区、大学科技园和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利用政策工具,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和低门槛,以及资源共享等便利。通过新共享经济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着力向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发展 运营主体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为普通创业者和微小企业创造低成本、高专业度的服务平台。 (二)加大政府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 通过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和集中管理,为其提供创业便利。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对众创空间的创业者进行房租减免,提供免费的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平台,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或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通过对一些社会闲置资源的调查,为众创空间创业者提供厂房等资源。 (三)完善创业融资体制 对于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政府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资金作用,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减轻其创业负担。通过对网络股权众筹机制的完善,将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带动一些金融机构为众创企业进行资金担保和知识产权抵押等的服务支持。 (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方式,提高众创文化的地位,使创业者受到创新创业文化熏陶,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众创空间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众创空间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才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促进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启动支持机制和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丰厚的土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