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读能力的方法(1)
范文

    罗芳

    摘要:品读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提升其自身语文水平和素养的关键。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读能力以后,不仅能够感悟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还要能够通过表面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真正理解文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读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读能力;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217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科目,其重要程度毋庸分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只是基础,品读才应为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品读,学生将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主旨,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品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缕书香。

    一、品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品读与一般的阅读不同,它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带入真实的情感,让小学生仿佛沉浸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之中,能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小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想象和联想,这是一个快乐的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感受文学魅力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会感受到学习语文,进行语文阅读的乐趣,进而对阅读,甚至是写作、文学创作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二)弥补语文阅读不足

    一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是教师范读、学生跟着朗读,模式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阅读乏味,并丧失阅读的兴趣。并且一般的阅读方式,无法深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和中心思想,不利于启发小学生阅读思维,也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而品读的方式开展阅读,弥补了一般阅读分析不透彻、感受不深刻的不足,可以将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读能力的方法

    (一)品读精妙之处,增强品读能力

    在每篇文章中都有十分精妙之处,而这都充分体现在某些词句、修辞手法以及段落的应用上,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难以发现,而这便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文章中的精妙之处进行阅读,切勿一笔带过。例如,当对《风筝》进行讲解时,在文章中作者曾说道:“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表达呢?此时,通过品读上下文中的内容能够发现,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气候非常温和,而这一时节的北京却处于凛冽的寒冬。在故乡,放风筝时节已经是山桃吐蕾,北京却是干枯、秃头的树枝,所以惊讶于在这样的季节中就放起了风筝。当作者看到风筝时之所以会感动,主要是因为回忆起了儿时“精神的虐杀”,难以弥补。“惊异和悲哀”的组合应用从结构上来说还起到了引出下文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品读文章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品读能力。

    (二)品补白,悟其文

    文章的“补白”通常包括:主题深化处的补白、情节处的补白以及標点符号处的补白。“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章留白,情境创设,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从而走进文章,超越文章。学生对留白进行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章进行研读后对文章后续的脑补猜想,使情感发生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如:在课文《坐井观天》教学中,教师可以涉及如下问题:假如青蛙真的能跳出井口,对眼前的一切,它又作何感想?请同学们脑补一下场景大胆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青蛙会说什么。给学生品读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理解文章。品读中,我们要抓住与文章有密切联系的“空白”,大胆利用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联想,更好地在文章中徘徊,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体会,增强阅读的技能。

    (三)认真揣摩文本,提高品读能力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时期,阅读对学生来说属于个性化的行为,其应当引起教师自身的重视,并让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认真钻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文本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利用语言文字,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文字和作者实现对话,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此便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字使用的精妙之处。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开篇便连续使用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这简短的文字能够突出圆明园当年非常辉煌的景观以及最后毁灭的可惜之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我国文化的喜爱,也表达了其对侵略者的痛恨。

    (三)品感情,共其情

    情感共鸣,实际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自己想法所产生的交融,或是读者在文章中对作者情感有一种相似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精彩之处,感受作品中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与文章进行对话,是感悟整个文章情怀的关键。学生通过阅读的感悟、在品味文章中走进文章,与文中的人物进行交谈,与文章作者本人进行交谈,将文中所体现的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比对,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的感受与文中所蕴含的情怀相交融,入文、动情、感悟情怀,理解作者,理解文章从而产生共鸣。

    结束语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品读能力进行培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教师来说,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仔细钻研,再根据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认真进行品读,让学生通过品读理解文章所具有的内涵,让学生在品读时能够读出文章中的感情与思想。

    参考文献

    [1]马丽琴.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26-227+229.

    [2]张燕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读能力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9):70-71.

    [3]王遹琛.品读经典诗词滋养儿童心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之美[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52-1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