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课堂中的“活”与“动” |
范文 | 何献惠 【摘要】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蕴含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将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从而让学困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笔者采用“类比法教学”及“兵教兵”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困生都能动脑思考动手去做题,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让每个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生活;化难为易;兵教兵;类比;学困生 教学快十年了,笔者见得最多的就是每次数学考试,学困生的解答题出现很多空白。他们觉得“解答题很难,无从下笔。”在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基础较差,他们经常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他们是学习的被动者。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感,数学成绩慢慢变差。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消除学困生的畏难情绪?如何提高他们的解答题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创新、尝试,摸索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多用生活例子,让学困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学困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教学中,我们用一些生活的实例,把数学中生硬的、抽象的问题,变换成学困生易懂的、感兴趣的题材和题目。如,在讲应用题时,这样设计:学校小卖部的汽水1元钱一瓶,喝完后四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问:你有15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学困生常常到小卖部买东西,学困生也很想知道自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这就抓住了学困生的心理,很容易让学困生的思维活起来、动起来。再比如,有道题笔者这样设计:新兴县移动电话费缴费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免交月租,通话每分钟0.25元,每月基本消费15元;方式二,每月交月租费18元,通话每分种0.1元。请计算一下,每月通话时间为100分钟和200分钟,选择那种方式比较划算?此外还有买商品打折扣、存零花钱,等等,类似这样的题目学困生都很喜欢做,也很有运算的动力,他们有征服题目的欲望。将生活实例引用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上,使得许多数学问题在学困生眼中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是充满生活色彩。 二、把难化易,让学困生有能力动起来 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中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便是一种积极的数学思想、方法。仿古人思想,在八年级下册的《行四边形的判定(二)》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线,过A、C两点分别作AE⊥ BD.CF⊥BD.E、F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____,AD//BC ∴∠ADE=∠____ 又∵AE⊥BD,CF⊥BD, ∴∠ AED=∠____=____ ∴△ADE≌△___(____) ∴AE=____(____-)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我们都知道,在乡镇中学,证明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比登天还难。若要求学生完整写出证明过程,则很多学困生可能不会写或者不想写。但如果我们能把一个复杂的证明题,变成几个简单的填空题,把难点分散,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动脑去想动手去做,甚至学困生也能动手做一做。 三、类比法教学模式,推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类比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性质类似,推出与这两个对象的其他性质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认识新知识。用类比方法教学,更有利于学困生理解,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在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 复习:4x-3=x+6 解:移项得,4x-x=6+3 合并同类项得,3x=9 化系数为1得,x=3 练习:4x-3≥x+6 解:移项得,4x-x≥6+3 合并同类项得,3x≥9 化系数为1得,x≥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抽象,但通过上面两道题对比练习,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指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笔者相信,学困生会眼前一亮,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会再陌生,他们会动脑思考,动笔算一算,积极参与到这—环节中。 此外,开立方与开平方,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扇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等,都可以通过类比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由旧知到新知,过渡自然,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售心,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兵教兵,让学困生能力提升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做”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跟着做”就可以了,学困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的现象。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独学、对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独学”就是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独立做练习。“对学”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纠正。笔者把学生分成幾个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按成绩从高到低排为1,2,3,4,5,6号。例如,在《等式的性质》的练习环节中,首先,每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做题。做完练习的1号,举手,老师先和他(她)对学,然后,1号分别与2号,3号对学,如果错了,1号会和2号3号讲解原因。最后,1号与6号,2号与5号,3号与4号进行指正与讲解。一对一,手把手进行学习,相互讨论、纠正。笔者相信,在“兵教兵”的模式下学习,小组各个成员,特别是学困生也都积极思考,积极做题,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样既减轻了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和提升,还克服了部分学困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心里障碍。这种“兵教兵”的做法,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地消除学困生的畏难情绪。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案,并注重引导学困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高效,才能更好地让每个学困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何宝平.让数学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N].陇南日报,2009. [2]宁林宝,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