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足乡土资源,创新办园特色 |
范文 | 蓝小娟 魏锡连 【摘要】立足山区,坚持挖掘、整合和利用丰富的五华乡土资源,在环境创设上注重童真、童趣,打造“土味”的校园文化,将乡土资源、自然资源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大力营造氛围,积极探索实践,形成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模式,促进了幼儿园特色化的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传统文化;办园特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幼儿园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中,必须考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周围环境的特点。我园立足山区,坚持挖掘、整合和利用丰富的五华乡土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上注重童真、童趣,打造“土味”的校园文化,将乡土资源、自然资源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大力营造氛围,积极探索实践,已形成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模式,促进了我园特色化的发展。 一、紧扣乡土资源 ,增添保教活力 (一)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乡土元素 在创设环境时,我们不但注重环境的美观、儿童化,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特色。以乡土化、环保、节能、废物再利用为原则,积极发动教师、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如稻草、玉米皮、花生壳、野花、树叶、泥土、砂石等,还把家里遗弃的废布料、纸筒等带到幼儿园,经过老师的清洗、整理、添色、添画、编织、修修剪剪变成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充实到幼儿园的墙面、走廊、楼梯、区域活动等环境创设和体育活动器材制作中。使幼儿园的环境既环保又有特色,让幼儿园处处体现乡土化、生活化教育的影子。我们营造“足球之乡,山区名片”“木偶文化,传承非遗”“下坝迎灯,客家风采”“传承乡土文化,共创书香校园”“认识农家竹编,走近乡土文化”等主题环创设计,浓浓的乡土韵味、客家特色、环保气息的环境创设不仅生动,富有童趣,既丰富了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又让走进我园的人都能在园内欣赏到以乡土材料和废旧物品为资源营造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体验到乡土资源的无穷魅力。 (二)在园本课程中弘扬乡土文化 特色打造离不开教师和幼儿的课堂,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尝试中,我们挖掘乡土文化,传承客家文明,结合五华客家特色,实施本园创编的园本教材《稻草乐》《竹文化》《有趣的泥、沙、石》《客家童谣》等,真正让师幼走近乡土,领略传统文化,感悟山区乡土资源的博大精深,让客家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 (三)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乡土乐趣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给幼儿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快乐。“五华提线木偶戏”,是國务院准列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东文化之乡五华一张绚丽的名片。我园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经常分批次组织幼儿到县木偶剧团观看、学习木偶表演,到文化馆观看竹马舞表演等,为师幼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家乡传统民间艺术的窗口,使幼儿幼小的心灵能近距离感受到客家乡土文化的丰盈,激发幼儿探索、认识祖国和家乡艺术瑰宝的兴趣,又可以秉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四)在教育科研中拓展乡土主题 近年我们幼儿园正在实施省级“十三五”课题“立足五华乡土资源,创乡土化特色幼儿园的探索与研究”、市级科研课题“客家乡土文化资源在梅州地区幼儿园的运用与研究”、县级科研课题“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等。通过课题、论文的引领,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营造出幼儿园具乡土特色的浓厚氛围。 (五)在家园互动中体验乡土情趣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我园的乡土特色课程,我们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向家长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活动使课题研究深入家长,并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达到共同构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努力方向和乡土特色课程。期间家长还非常乐意协助幼儿一起收集上课用的自然材料,与幼儿一起利用农村或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等,与老师一起参与设计环境。家长们热情高涨,参与课题实践的调查问卷、提出建议、帮忙完善乡土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家长百忙中抽空利用节假带和孩子田头、溪边、山间等收集乡土材料,为特色课程、游戏、环境提供有利于乡土主题或经验扩展的相关资源,他们在快乐中体验,收获成功,切实提高了家园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更好地拓展了我园的乡土文化深入研究和实践。 (六)在游戏活动中巧用乡土材料 我们借助山区的优势,就地取材,利用山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材料,自制了特色的早操器械,让幼儿直接、形象地接触、感受乡土材料,更激发了幼儿的做早操、玩游戏的兴趣。家长、师幼齐齐动手,收集了各种自然资源制作教具玩具,如,木桩、稻草、竹棒、竹筒、树叶、玉米杆、玉米棒、鹅卵石等等,都是制作户外游戏玩具的好材料。大家把收集来的材料经过清洗、消毒、整理,与幼儿共同商讨,根据内容,紧扣“有趣”特点,制作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动作发展所需的游戏器械。这些器材虽土,但融入现代元素,集科学化、乡土化、趣味化、儿童化于一体。 二、拓展乡土资源,收获特色成果 乡土特色办园活动的开展为我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主要成效有: (一)教师观念更新,视野开阔 通过“品味乡土”,教师建立了“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在环境创设中注重因地制宜,不盲目追求“精美”,注重实效,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了教师“变废为宝”的能力,让教师领悟到了山区幼儿园身处特定地理环境的优势,积极探索乡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长为节俭、动脑、就地取材、热爱本土教学的优秀教师。 (二)幼儿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在实施乡土园本课程活动中,我们利用身边的农村资源,带幼儿走到河边捡鹅卵石、山林摘松果、田头拾稻穗等。随着视野的开阔、学习渠道的拓宽,山区的乡土资源给了幼儿们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大自然的探索发现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幼儿的学习兴趣、操作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均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园以立足乡土创特色,整合资源促发展的办园思路渐趋成熟,办园特色日趋明显,基于山区幼儿园乡土资源课程建设的研究,促进师幼能力不断发展,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J].幼儿教育,2003. [2]张振平.巧用本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