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徐宇阳 【摘要】高中地理课的教学素材来源广泛,从美食节目和美食地图中获得基拙素材,将饮食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综合饮食和农业知识的素材,制成地图和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地理;教学;饮食;农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曾在电视上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全新的视角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有机会看见那些不经意间的饮食学问。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在地理课上与学生谈论饮食也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笔者从中受到启发,决心将饮食文化带人高中地理教学中。 这还要从一堂关于农业区位的高中地理课说起,在这堂课中,讲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我国北方大面积种植的麦类作物并不熟悉,南方长大的孩子‘,他们或多或少见过水稻,而“小麦”则更多的是他们脑海中躺在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笔者托朋友从河南老家寄过来一些麦穗,给学生看了实物,学生有了兴致,笔者趁热打铁,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吃过小麦制成的食物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馒头、包子、面条、油条……”笔者说:“看来大家知道得还不少,就拿人if]普遍爱吃的面条来说,它的历史很长……”从面条的传承历史,到制作过程,再到烹制技巧,短短的三五分钟内对面文化作了简要的回顾。“美味”是能发挥神奇作用的东西,学生对麦类作物又多了一份情感。 在整个农业区位论的学习中,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农作物,笔者都会进行简要的介绍,高粱、拘祀、玉米等农作物,已不仅是毫无差别的名字而已,而是生动的、具体的形象,有意义的名词,对于整个农业区位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 另一次偶然说到饮食,是在一堂讲解气候类型的地理课上,当说到欧利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时,笔者问学生:“你们都吃过汉堡吧,它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呢?”学生回答说:“有面包、牛肉和蔬菜,最主要是面包和牛肉。”笔者说:“没错,汉堡是欧洲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而其中的面包在许多欧彩文学作品中是食物的代名词,欧洲人餐桌上牛肉比例也很多一人們通过牛肉获取更多的热量(卡路里),这些现象与欧洲的气候有什么关系?”经过一番师生互动之后,笔者与学生达成了共识:欧泪西部多雨湿润的气候和特定的土壤条件,使其草场广布,畜牧业就成为了其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而如果欧沙防造亚洲东南部的做法种植水稻是不可行的。加上纬度高,年均温较低的缘故,小麦成为了粮食作物的首选,也让当地人需要如牛肉这类热量较高的食物维持体能。 以上的两个例子是在具体的地理课中穿插的实例,美食还可以作为专门的饮食地理学的知识,构建独立的体系框架,以饮食文化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现象的揭示,是贯穿于高中地理在农业、工业、城市等内容中的地理学本质之一,而将其拓展到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文学意象等许多方面,是在用新的形式阐释固有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知识点。 案例一:地理学与酒文化 酒既是经典饮品,又是文化象征,通过探讨不同地区的酿酒工艺,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地理学。笔者将各地不同类型的酒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笔者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思考几个问题:1.全球各地制酒原料和当地环境有什么联系?2.酒的核心产地与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3.哪些地区的酒文化类似,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在经过师生对话和学生间的讨论后,可以得出一些共识。例如,制酒的原料是当地大量出现的作物,并受地区气候、土壤、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制约,例如,热带地区出现了龙舌兰酒和朗姆酒,与热带植物是分不开的;酒的核心产地与人类文明历史相关,例如,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白酒文化;全球大体巨出现了以葡萄酒为代表的欧美酒文化圈和以白酒、黄酒为代表东亚酒文化圈,高纬度地区,在寒冷气候中,还出现了冰酒、威士忌、伏特加等酒文化区。观察仔细的学生,还会发现,葡萄酒文化的分布,伴随着15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从欧洲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 通过讨论酒文化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可行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酒文化的议题,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是少见的,以稀少的新材料为架构,能帮助学生“跳出”固有的地理思维定势,经过一番有意思的讨论后,能更好地“回归”书本,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案例二:地理学与主食文化 在讲到农业的时候,笔者将全球粮食主产国的生产状况制图,结合全球各地人们饮食中的主食特点,用以说明各地人们饮食与环境的关系,制图需要用到GIS相关软件,并加入地理数据,之后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各国的特色主食,由此延伸,展开各地主食文化的讨论,具体路径如下: 课堂教学之前,笔者预先布置一个学生准备作业,学生在作物生长习性等植物知识方面有一定准备,之后的课堂学习讨论从描述地图中粮食作物分布入手。学生根据世界地图中给出的数据和图表,描述出粮食主产国的分布及其粮食种类和产量,此后,教师给出《全球特色主食分布》(表1),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可以想见的是,解释方法有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做出合理解释,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允许新奇的答案,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饮食的角度而言,各地区的主食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综合性,是适合多元化解释的议题。 从全球人们饮食差异中,可以看到一些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主食中,米饭地位很高,这与季风水田农业区的分布是相关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中,面包是首选,也与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有关;而面食的不同吃法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中亚和西亚人们将面粉制成嚷和饼,东亚人采用蒸的办法做出馒头,而欧洲人用烤的办法制成面包,其中的原因探究,是个很有价值的议题。如果有学生问到更多的问题,例如黄豆不玉米的吃法,老师可以进行适当延伸。大豆(黄豆)的用途很广,广泛用于加〔成食用油和动物饲料,在中国,人们将其加工为豆干、豆腐等豆制品,玉米在一些国家是主食,玉米也是一种很好的牲畜饲料和制酒精的原料。 饮食的地方性特色蕴含着许多地理原理,如果将其引入地理教学,将会增加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和资源。《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为我们提供了地理教学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等.9份欧洲引进啤酒大麦的产量及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04):449-454. [2]韩治磊,张文杰,张晓勇等.比利时风味小麦啤酒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7,38(03):137-140. [3]向南.德国的啤酒与啤酒节[J].中外书摘:经典版,2018(1):99-100. [4]于博,李安琪.德国啤酒文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19(06):71-73. 马佩选,张燕,李燕.对我国饮料酒分类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04):103-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