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德树人“艺术心”,文化育人“赤子情” |
范文 | 赵美欢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和与高考形式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考艺术考生人数逐年上升。如何为艺术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生存土壤,一直是我们学校领导、科任教师以及考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思想,在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赤子情怀”,帮助艺术考生圆“艺术梦”,实现“成人”“成材”的理想。 一、高中艺术生的现状和调查 高中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艺术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高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外地进行专业课的集训和考试,只在高考前三个月进行文化课的考前学习和冲刺。他们的学习压力巨大。针对我校两个艺术班的学习和生活现状作调查时,调查结果如下: 据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学生整体来说文化科目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纪律性不够强。学生普遍把学习精力放在艺术专业的学习,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只靠考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来冲刺学习,导致他们存在明显的人文素养缺失,如,文化基础薄弱、价值观混乱、适应环境能力低下等等。 二、高中艺术生的研究理念和策略 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而语文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脱离艺术生的特点来孤立地谈语文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生受艺术专业课的影响,对专业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在学习文化课时,难以找到成功感,容易产生苦恼、厌学的负面情绪。如果仍按普通中学文化科目的学习目标来要求他们,埋怨他们,就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进一步强化他们厌学的心理。 在艺术生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既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又要结合艺术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形成一个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想。 三、让艺术生徜徉在艺术的语文的殿堂 艺术类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薄弱,但他们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对外界的刺激尤其敏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艺术生的这些独特的特点,渗透语文学科的教育优势,在语文学习中给予学生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艺术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赤子情怀”。 (一)联姻文学艺术,化腐朽为神奇 从我国古典文化看来,文学创作与艺术一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像西晋文人嵇康创作古曲《广陵散》,苏轼评价唐代的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的柳永创作词曲“浅吟低唱”……他们既是古典文学的文豪,同时也精通音律,擅长书画。文学与艺术融会贯通,水乳交融。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这样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与艺术息息相关的。 文学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中国古典绘画创作讲究线条的勾勒,色彩的点染、层次的变化,构图布局的合理,而文学创作中的“白描”“点染”“工笔”就是来源于绘画艺术;中国许多古典的音乐作品的歌词,往往就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教学例子穿插其中,课堂上稍加点拨,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时,让学生欣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并让学生自由畅谈其中的幽僻清冷意境氛围,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畅所欲言,在思维碰撞中,更能理解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保持傲岸清高的精神品质。而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白描”时,笔者直接让学生运用绘画中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心中的“世外桃源”,诗词上的“白描”与绘画中的“白描”手法相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艺术真正融进课堂。 不同艺术的领域之间,往往存在着形式技巧上的相互借鉴,而且在文艺观念和思维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我们对此稍作变通,艺术生生在潜移默化中,便提高了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变有意为无意,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试问哪一位艺术生能融进不了这样的艺术殿堂呢? (二)创设艺术情境,唤醒沉睡的心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到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外在形象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和形象,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无法吸引艺术生的注意力,但针对艺术生形象性的思维,我们可以将音乐、美术、表演等情境融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隐藏的潜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笔者尝试调动艺术生的感官体验,让音乐生在课室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背景音乐,学生纷纷进入忘我之境,在凄美缠绵的音乐氛围中,想象“梁祝”双双化蝶的情境,联想到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爱情,情不能自已,流下了感动的同情之泪。在艺術感染和熏陶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积极探索“真善美”,水到渠成地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三)徜徉艺术长河,营造书香校园 我校在构建校园特色课程时,注重打造“赤子情怀”的特色文化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学校丰富的“红旗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赤子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在艺术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开展多种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徜徉在艺术长河中。 在我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笔者让学生搜集古诗文书画作品、名人挂像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室走廊和墙壁的布置,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传情,处处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此外,还阶段性地在语文综合活动课中,结合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文化表演和展示,如诗歌朗诵、音乐演奏、古诗词绘画创作等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弘扬健康向上的审美风尚,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学生“赤子情怀”的教育目的。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每一位学生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值得我们为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而不懈地付出努力,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助力艺术生实现“艺术之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