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政课背景的职业素养课程案例使用策略 |
范文 | 黄琪云 彭超红 中职学校思政课存在纯粹的理论讲授、套用老旧的故事的现象,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是思政课的分支,结合思维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准职业人,在案例教学的运用颇有特色,值得借鉴,让我们一同探究案例的使用策略。 一、现状引发思考 1.被动接受,被动教育 笔者在中职学校听思政课时,发现大部分老师还带着“马克思主义老太太帽子”(纯讲授),还沿用书本里的案例,套用老旧的故事,学生索然无味的听,极少参与到思政课程当中。基于这个现象,笔者对于案例的重要性与如何选取案例进行了反思。 2.表里结合,高度吻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围绕企、事业所需人才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而开设,与思政课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要求、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要求吻合的,对学生思想起引领作用。职业素养课程表面是职业精神塑造,内涵是思想态度的引领。 案例教学是职业素养课的特色之一,思政课背景下的职业素养课选取案例的策略,能有效实现课堂目标,既是职业素养课程的特色,也是思政课改变课堂形式的尝试。 二、一桌好菜先取材 案例教学源于“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素材为载体,采取分析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性学习。 一个好的案例,首先从选取着手,把好素材关是成功课堂的关键。就像一个餐厅,菜品好不好吃的关键是,食材是否新鲜、应季、符合客人的胃口。一个餐厅受欢迎很多时候是因为有特色菜吸引客人,引人人胜的课堂也是如此。 案例选取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如今年疫情返校后,在高二级职业素养课讲授《问题解决》课程时,老师发现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戴口罩,然后老师在导入课程的内容上,选用了近期6月13日中国发生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冰鲜三文鱼案板上有新冠病毒”的时事案例。此案例有几大特点:刚不久发生,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就疫情当前的现阶段来说是适时有效的、具有典型性、真实性,让学生警醒疫情尚未结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面对事实,“从自我保护做起”。 三、取材遵循三贴近 如何选取案例,方法是符合“三贴近”原则的案例为优选案例。 1.贴近生活 发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大大小小的案例,老师要善于观察和收集,并整理成教学上适用的案例。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思维导图》工具课程上讲“思维导图的制作规则”时,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性案例, 以“我的早餐”为主题,让学生讨论“where”吃校园早餐还是校外早餐?“how”怎么吃?(解决吃早餐的困难)“why”吃与不吃早餐区别”(吃的好处与难处,不吃的好处与坏处)等等。生活案例的优势在于贴近学生心理,深入学生生活,既能师生踊跃互动中掌握制作规则,又让学生提升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并探讨中找到解决吃早餐难的最佳方案。 2.贴近对象 我们的受众是中职学生,所以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其认知水平,可以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青少年常遇到的困难,该班学生现阶段想解决的问题等。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中,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问题是指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老师在课堂上举了该班学生最近掀起“keep feel风”列举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我要瘦身”的问题为案例,在现场找一位想瘦身的同学模拟情景对概念进行了形象的描述。“现状是我现在体重150斤,目标是我希望自己减到120斤,那么我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减肥30斤?”,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真实感。 3.贴近实际 像国家时事、区域性事件、热点新闻、对象近期的问题或困难,均属于贴近实际的案例。 如在高二的职业素养课《问题解决一》,老师在讲授对待问题的态度时,真宴的数据表述中国武汉疫情起与落,并观看战疫纪录片“2019年12月1日武汉新冠病毒的首例病人发病,到2月12日共确诊59882例疫情最高峰,再到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疫情为绿色安全线”,学生说“直观感受到全国从习主席到人民,是从上到下一心备战新冠病毒并赢得战役,内心激动和自豪”。老师又运用对比式案例列举美国疫情走势“美国2月24日确诊60例到7月17日止创下新高77255人,美国的国民仍有众多不戴口罩”然后老师抛出议题“面对问题是解决它,还是逃避它?請结合实际例子来发表观点”,学生发言中说“更加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深刻认识到积极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所需态度。”贴近实际的设问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思想得到升华。 职业素养课程的案例教学不仅是思政的体现,而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更是深入思考的开启。案例教学的使用策略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探索,让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结出美丽的果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