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整合童话素材,让数学更“童”化 |
范文 | 李辉 在数学学习中用童话素材作为载体把知识融入童话故事,通过新颖、独特的数学童话情境让学生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童话故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建立在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基础上的,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极为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孩子在阅读时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处理提取,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或是在童话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童话故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一过程就是提高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激发学习兴趣 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外,兴趣尤为重要。童话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幻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夸张的反映生活中的具体情景,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是曲折有趣的。数学童话也就是把数学知识点与适合的童话素材融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新颖童话故事、独特的童话情景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孩子们在经历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自然的激發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拓展数学思维 小学生对事物的集中注意时间相对短暂,但是感兴趣的事物,注意时间会相对长,在数学课堂中灵活的穿插一个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或选择合适的童话情景,把童话与数学知识整合的活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心情愉悦而注意力集中的学习氛围中,孩子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同时自然的激发其积极思考,拓展思维,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滋养良好品格 童话故事充满了想象与夸张,是作者表达自身思想、情感、价值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中蕴含了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反映着人性的美与丑。学生在童话故事情境中学习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情感上的共鸣,会真切的体验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得到丰富,自身良好的品格会得到滋养。 二、童话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前几分钟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时间点,老师们往往会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进行导人,而童话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素材,因此尝试通过童话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排列》这一内容的课堂导入时,笔者就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演绎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遇金角魔王,这个金角魔王有一个宝贝葫芦,它有个神奇的法术,只需叫声对方的名字就能把其收进葫芦里炼化,那么孙悟空是怎么对付他的呢?第一次他告诉魔王,他叫“孙行者”,大战几百回合后被金角魔王的葫芦收了进去;第二次他告诉魔王,他叫“行者孙”,大战几百回合后又被收了进去;第三次他告诉魔王,他叫“者行孙”,金角魔王慌乱神,被打败了。故事展示到此,老师可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它们继续打下去,孙悟空接下来会怎么说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课中贯穿童话,突破重难点 不但是课前,在课中也可以根据你的课型来穿插一些童话素材,当我们一节课容量比较大时,遇到知识的重点或疑难点时,在课中融入一个童话素材的练习或小故事,放松调节课堂氛围,重新凝集其注意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小数乘法简算时,学生即使明白定律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时常常会出现这或那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并简单化?笔者创设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天,森林里大象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上数学课,猫头鹰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了“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后,出了一道练习题让小动物们来一个课堂竞赛,24×3.5+2.4×35。小猪举起手慢吞吞地说: “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4和2.4不同,所以不能简算。”小熊憨憨地说: “24刚好是2.4的10倍,该怎样简算呢?”到此,老师顺势提问:“是啊,到底能不能简算呢?大家想办法试试看吧!”,通过这一童话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解题的强烈动机,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带着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情境学到知识的重点和疑难点时,在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往往正真触发孩子思维时,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数学童话中的故事能使孩子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同时自然的激发其积极思考,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后童话延伸,拓展提高 在每节课的结尾我们都会有一个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孩子再次回顾知识点。选择一个合适的童话素材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孩子们提出一些拓展性的思考,孩子们是乐意接受的,带着这样的氛围去学习,心情一定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也一定是良好的!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它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的知识,当孩子们学习完列表法、假设法后,通过童话故事《举起脚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方法,体会不同的解题思路,童话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反思 童话故事情境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情感,但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拥有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往往容易沉浸到童话故事的情节中难以自拔,从而忽略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与学习,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再老如果教师经常用同样故事的不同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童话故事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握好平衡,始终明确故事只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故事背后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应丰富自身的知识库,充实童话素材,针对不同的数学学习内容灵活的采用不同的童话素材,并且合理安排使用的频次,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通过对童话素材的巧妙运用,抓住孩子对童话那份独有的喜爱,让孩子在五彩的童话世界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注意平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故事背后的数学问题,点亮孩子观察、想象、思考的空间,让数学“童”化,不但能让课堂精彩有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拓展思维,达成较为有效的学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