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只是因为在课堂上多问了那一句…… |
范文 | 任建春 【案例】 《一分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文为孩子们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从而导致最后上课迟到二十多分钟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要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浅显易懂,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很快就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师生互动学习课文中九个要认识的字时,我随机出示“哈”字—— 生1:老师,这个字读hā-哈! 师:没错,你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1:(脱口而出)哈欠! 师:真好!那,你能用你组的“哈欠”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我一笑,这个词是课文中的词语,学生刚读过课文,熟得很……) 生1:元元打了个哈欠。 师:真好,句子说得很完整,是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点了点头。) 师:(面向全班)谁能用“哈欠”这个词说一句话?而且不用课文中的句子! 生2:早上我打了个哈欠。 师:真不错,和自己联系起来了。老师想知道一早上你就打哈欠,为什么呢? 生2:因为我没睡够,还是很困!(全班同学都笑了) 师:是啊,没睡够当然很困了。那你能把刚才的句子加上原因说得更加完整吗? 生2:早上起床我还是很困,就打了个哈欠。 师:说得多好啊!就要像这样,句子说得又清楚又完整。谁还能用“哈”组个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呢? 生3:哈哈大笑!XXX给我讲了个笑话,我听得哈哈大笑! 师:哎呀,说得太棒了!句子又完整,意思又清楚,老师也为你的发言乐得哈哈大笑! 听了我的话,学生们也都笑了起来。显然,这样的识字学习方法既让他们觉得很新奇,又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开了。这时,我又随机出示了“迟”这个字。 师:谁认识这个字? 生4:我认识!尺字坐车就是迟! 师:非常好,你用编字谜的方法认识了这个字。 生5:“迟”可以组词“迟到”。 师:你能用“迟到”说句话吗? 生5:我们不能上学迟到。 生6:上学迟到不是好孩子! 生7:上学迟到了会被老师批评! …… 师:大家说得多好啊!你们都是好孩子,懂得迟到是不好的表现,让我们都做一个守时间、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孩子吧! 【反思】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笔者听了不少低段语文课,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无论一、二年级、无论老师们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可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环节都是大同小异:出示要认识的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记住)它的?生字开花(组词语)。到这里,基本上识字教学就算完成了。笔者经过观察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字似乎认识了,可是这种“认识”比较零散、记忆不深刻,尤其不太会运用,“返生”率比较高。《新课标》要求低段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所学生字。例如:一年级的“运用”就是学生能将所认识的字通过合理的语序排列写出“一句话”;而二年级的“运用”则上升到了能够写出“一段话”的程度,层次、意图非常清楚。这样阶梯式上升设计是为随后学生即将进入中段学习、正式开始学写作文打基础。作为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就不能停滞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基础上裹足不前。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具备一定的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如果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还只停留在“生字开花”阶段,那么这样的识字教学就只是在做文字平移的游戏,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果不能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识字教学做的就是表面文章,效率低下是难免的。 所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用所认识的字组词,而且进一步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组的词语说句子,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教学深度,另一方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所进行的“说句子”训练是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贴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成为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从而使得识字教学也具有了一定的温度。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草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