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观察中感悟,在品味中提升
范文

    徐增芬

    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中,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空间图形,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小学生空间图形的认知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观察具体实物,引入空间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在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且学习和掌握空间图形能够为他们以后学好几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必须借助生活中的立体实物引入三维空间的概念。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黑板擦作为实物引入空间概念,学生通过观察黑板擦就会发现,它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且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通过认知和积累这些表象信息,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概念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利用黑板擦这个实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探索空间图形的奥秘。

    二、手脑结合,探究本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既要符合新课改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講授空间图形时,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知识本源的空间,促使他们勇于动手实践,善于动脑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建立起空间概念,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简单的可触、可摸、可观的实物模型。例如,在讲授正方体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模型,在课堂上进行“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问一问”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面积、角,以及空间位置关系,使其逐步对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集众之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观察、猜想、研讨推导出空间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例如,在讲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长方体每条边、每个面的特性,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及时解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组合作的成果更加显而易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数学。

    四、夯实平面图形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由于空间图形的概念是从平面图形过渡而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平面图形的理论导出空间图形的概念,应督促学生积极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例如,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各条边的概念、面积公式时,学生只有灵活掌握了平面图形知识,才能一步步向空间图形过渡。这样一来,学习过程才会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其实,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只不过立体图形有六个面,学生将这六个面可以理解成为六个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再将这些面积相加就得出了空间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的空间图形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及其学习能力的强弱,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作业,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空间图形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并计算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通过这种灵活的实践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为其学好空间图形,掌握深奥的空间理论提供必要的帮助。

    小学空间图形知识属于空间数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只有打好了基础,后续的学习才能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因此,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及时消化重难点知识,灵活掌握空间图形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快速提升数学成绩。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