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书育人首先要看到“人”
范文

    方琦

    前段时间去了一些学校,对学校工作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中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我的思考……

    在一次和小学班主任的沟通沙龙上,一位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她说有一次一位高年级女生把她带到学校五楼的一个拐角,指着下面对她说:“老师,我发现这个地方视频监控不到,如果从这里跳下去,不会有人发现的!”这位老师说她当时十分吃惊,吃惊到不知道如何做出反应,然后就什么也没有说离开了现场。她分享的时候说自己想起这件事情十分后怕,幸亏后来什么也没有发生,万一真的发生了什么,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思考。大家都认为,在今天的教育形势和教育环境下,教育者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必须还是一位心理达人,必须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且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用到师生关系上。他们也谈到,当时上师范的时候,都修过心理学,但那时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了解,现在也十分清楚要是把心理学理论落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会有极大的帮助,但真正发生了问题,基本上还是呈现自己一贯的情绪反应及沟通模式,自如运用在实践中或者就此开始自我内在探索和成长好像还有些找不到方向。我也曾经是一位一线教师,后来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回到刚才那位小学老师的案例,大家都会觉得老师没有反应什么都不说离开现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想要在现场有得體的、有效的反应,首先老师就得了解或是看到孩子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和内心需求,包括此时此刻或是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内心的想法感受是什么。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以前也没有跟我说过,当时时间那么有限,我怎么做才算得体的反应呢?”其实,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时候,就算什么都不知道,但此时此刻,你至少还可以和她共情!!!我认为这是一位老师或者是一个正常的有情感的人最基本的配备!

    在沙龙里,当我试着让大家想象自己在当时的场景里,并要求他们角色扮演,模仿老师和这位学生互动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有的老师开始指责孩子:“为什么脑子里不想着好好学习,尽琢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的说:“父母把你养这么大,如果你做了这种事就是不孝顺,没有良心!”我问扮演学生的老师:“当你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感觉到什么?想干什么?想说什么?”那些老师的回答基本是,“我感觉到孤独、无奈和愤怒,我想说你们根本不懂我也不想懂我,一个人活着不被人看见,也没有人在乎,和死了有什么不一样?还不如死了算了。这些话我听了也许直接就跳下去了!!”那位当事人老师非常积极地点头,“对啊!对啊!我知道我开口就是这样的说教,也知道在那种场景下效果并不好,但又不知道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只好默不作声地走了!”

    这个互动练习使在场所有的老师都很受触动,大家都发现自己在沟通中最喜欢说教,甚至是指责。原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不走心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当然也肯定了这位老师在当时对自己的觉察,也使用了当时自己可以使用的最好的应对方式!不过,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修炼和成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走出全能自恋。也就是说,在关系里,既能了解自己、表达自己,也能够关注到他人的心理需求并且与对方的情感可以连接、呼应,感同身受!当我们的意识走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

    当时,我接着又让大家通过自我觉察和体会后进入角色扮演。不管这个学生发生了什么事,你也并不知道她有什么心事,但此时此刻,我们可不可以放下自己的评判,体会一下她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愤怒,和孩子有一个情感上的连接,让她觉得她被看见,世界上是有人在乎她关爱她的。当我们心里有了这一份情感关切,这样一个方向,大家又会如何表达?这时各位老师的扮演者纷纷说出了这样的话,“孩子,我能看出来你心里好难过,一定是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你愿意告诉我吗?也许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还有的老师直接就拥抱了对方,说,“孩子,你这么说老师心里好难受啊,你一定有很多委屈憋在心里吧?”学生的扮演者流下了眼泪……

    这一轮互动结束后,扮演学生的内心感受是:觉得温暖,被看见,被珍惜,觉得自己很好,值得爱。其中受到拥抱的“学生”的感受是觉得很安全,想打开心扉,倒出所有的伤心……

    这个沙龙结束的时候,老师们纷纷表达感受。大家突然发现,沟通不是讲道理,真正有效的沟通是让对方觉得被关注、被看见、被爱……而只有和他共情,只有真实地表达感受,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当对方被看见,觉得安全和被尊重的时候才可以放下心理防御,才有进一步沟通的环境!

    大家可以将《沟通五层次图》《个人内在冰山图》做为觉察和成长的工具。首先自我觉察:看看自己的沟通经常在第几层?当压力产生的时候,我们内在发生了什么?对方内心深处的需求是什么?真正和谐的彼此滋养的关系一定是在谈感受层面比较频繁的。如果亲密关系或者师生关系只停留在说事和打招呼层面,一定会衍生出其他问题的;其次多看看这两张图也可以督促、提醒自己在沟通的时候多讲感受少讲道理。

    当然老师们在互动练习里还觉察到,更多的时候也知道要共情、表达感受,但是一开口,就又变成说教了,这一点又是为什么呢?如何克服?我觉得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但是走到更深的层次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是否够成长、够强大、够自信、够谦卑、够智慧。

    成长就是愿意走出舒适区,走出一贯自认的绝对正确,改变一下自己;强大就是不再需要外在的过度的防御(比如气势汹汹,比如过度讨好,比如理直气壮,比如东拉西扯)来掩饰自己,而是直接表达真正的感受;自信就是可以勇敢地做真实地自己,允许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谦卑就是放下自以为是的全能自恋,真正愿意看见、感受和连接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包括这个世界;智慧就是懂得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我们的学生,包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在某个场景下、某种关系里、某个年龄段产生的心理需求都是自然规律决定的,想要漠视或者跳过这些需求直达目的,是会受到惩罚的!我在这些年的咨询中看到很多这样令人遗憾的事情,真的十分痛心,也十分焦虑,总想着当时老师或是家长懂得一点心理学,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有些人听完课会感慨说沟通原来这么有技巧,这么有艺术,只要学会了就无敌了!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能走心,会(愿意)共情,会(愿意)连接他人和世界,是一个人内在成长和修通之后呈现出的一个健康的生命姿态,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这不是只需要表面掌握什么方法或是技巧可以达到的。

    所以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可以把“人”和“事”分开,要教好书,先关注“人”,通过回应他的情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进而走进他的心。当一个学生觉得被看到、被关爱、被支持的时候,他才会是自尊自信自爱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请相信,一个健康的生命一定会朝着有阳光方向成长的!

    (注:本文的《沟通五层次图》和《个人内在冰山图》均来自萨提亚女士。)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附:

    《世上最好的礼物》

    ——佛吉尼亚·萨提亚

    我相信,别人能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看见我,聆听我,明白我,和触动我的心。

    我能够送出的最好礼物,就是——去看、去聆听、去了解,及触动别人的心。

    如果我们都做得到,我便会感到,我们真正地连结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