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范文 | 孙爱红 孙铭鸿 说到营养人们一定会想到食物,以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精美包装食品、补品、保健品等等吧,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着各种美食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呢?遍地开花的各种养生机构和健身俱乐部也都像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充斥着市场。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但是真正懂营养与健康的人并不多。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有关于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就是1也就是你,如果1没有了真的是啥都没有了。 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 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外在和内在因素。外在的是:环境、空气、水、食物、医药等;内在的有: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等。 健康=社会因素10%+遗传15%+气候7%+医疗8%+60%的自我预防意识 人们为了追求金钱和地位每天都忙忙碌碌著,到头来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真的是有句话说: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小时候听说某某人得了癌症很是害怕,认为是非常恐怖的疾病,现在这些疾病快速的爆发增长,身边随时都有发生,就像感冒一样的发生着,时间久了好像也都习以为常了。目前像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人群越来越多,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增长趋势,并且趋于年轻化,英年早逝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百病之源的肥胖病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一个健康的人代表着身体没病,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种都健康的人才叫健康。有的人身体健康心理却有疾病,而有的人心理健康身体却有疾病,这些都不能算是健康的人。在医生眼里健康或者不健康一切取决于医院的检查报告,报告中的指标如果在指定的范围内就是有病,否则就是没病。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健康有三种情况:极健康的人群、生病的人群,剩下就是营养学称为亚健康的人群了。极健康人群的和生病的人群占比都不多,亚健康的人群占比例最多。亚健康人群就是介于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中间人群,你说他有病吧,还没躺在医院被急救,你说没病吧又总是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 如果我们的身体处于生病或重病状态,要想恢复到健康状态真的是不容易的。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劳累过度的人也随处可见,这种情况下生病了,更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调养疾病才能恢复的。 二、健康有四大基石 说到健康,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健康的四大基石。我们可以把健康形容成一张桌子,健康就像桌子的四条腿支撑着桌面,(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态、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无论哪一条腿短了桌子的功能也就失去了。 (1)充足的睡眠:经常听有人说睡不着,还有人说睡不醒,实际上这两种都属于睡眠障碍问题。人体白天像机器一样工作消耗身体能量,晚上就要休息以便恢复体能,如果睡眠不好细胞就得不到很好的修复,到了第二天工作时,细胞就会疲劳,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长期睡眠有问题的人早晚会生病的。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才算好呢?这要根据年龄的不同,比如婴幼儿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供给每天产生的新生细胞,所以,需要睡到十几个小时,而成年人一般也就睡6—8个小时就够了。另外白天消耗的体能越多,晚上修补的时间也就会越长,老年人一般只睡5-6个小时足够了,因为老年人死亡的细胞大于新生的细胞。 (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能给身体产生营养,反而还会消耗体内的营养,那么为什么还要运动呢?因为运动会让人体更好的吸收营养,让心脏加快跳动,让血流速加快为全身细胞带去更多的营养,同时也能带走更多的废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陈代谢。人们都知道骨折了需要补钙,如果补过钙就躺在床上不动,钙能很好的吸收吗?你动哪里营养就会去哪里,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原理。比如美容按摩就会把营养调到脸上达到美容的效果,健美运动员要大量的补充营养运到肌肉上才能练出美感。但是超负荷运动就会损伤身体,就好像从来不运动的人忽然跑一次马拉松,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这种情况对内脏器官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伸展运动。 (3)乐观的心态:有人说:没心没肺长命百岁!言下之意就是人要乐观,要心胸开阔。心胸狭窄好生气的人很容易就跟疾病连上,因为心态能够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心态不好的人情绪也差,消化和吸收也就差。情绪、紧张、压力的时候就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营养,如果不及时补充,时间久了就会得免疫力低下、胃肠道疾病、骨骼疏松、神经衰弱等疾病,像这类人基本上都是瘦子。胖人心态就比较放松,空中飘来五个字“啥都不是事”。吃的香,睡得好,也就很容易超标,胖人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都不大,所以会导致代谢不平衡,最容易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了。 (4)均衡的营养:为什么不说巨量或大量营养而是均衡营养呢?天地万物自然界都讲究生态平衡,如果打破了平衡就会导致灾难。人的营养也一样,如果打破了均衡就会生病。 三四十年前,人们的营养是缺乏的,在我国最容易导致死亡的疾病是肺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而现在呢?最大的杀手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病又不传染,可为什么却越来越多的人生这些病呢?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些病跟我们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人营养足了却不均衡,很多人偏食,凭着自己的喜好饮食,要么超标了要么就不够,或者就是身体里不该有的有了,该需要的缺乏了。通过学习营养学我们知道了,食物营养要讲究食物品种多样化,种类齐全、营养成分要充足、比例要平衡、对人体的利用率要高。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四大基石对健康的重要性,基石不稳固健康也就不稳。而四大基石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石就是均衡的营养,如果没有均衡的营养这个基石,其它的三个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比如:一个人三天不给你吃饭、不给你喝水会这样?一个星期不让你吃喝又会怎样?我想命都没有了。所以,你还乐观的起来吗?你还能睡得着觉吗?你还能运动吗?怕是你做梦都在要饭吧! 三、人体七大基础营养素 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国营养协会提供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居民每天需要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需要量。可以归纳为五大类:谷署类、蔬果类、鸡鸭鱼肉蛋、奶制品、脂肪。也就是说人体每天必需摄入全面的、足量的营养才能够健康的。而人体内大约有上百种的营养物质材料,构建人体最基础的就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这些物质主要是用来构造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重要物质材料。人体由于长期的缺乏营养物质,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也正因为免疫力的低下才会生出各种各样疾病的。营养物质是用来维持生命以及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的,条件就是种类要齐全、數量要充足、比例要平衡,只有比例达到平衡了才能使人体的代谢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平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大营养素与人体的生理作用。 恩科斯说:人体如果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了。蛋白质在人体内是不停的在进行分解、合成、再利用,是动态平衡的一个过程。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内酶、激素、抗体、补体、免疫、组织、细胞等的重要物质。蛋白质在人体内主要是构建机体、修复组织、调节生理功能、提供能量的作用,可见蛋白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了。 我们都见过ICU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吧?那么当一个人躺在医院里不能吃也不能喝的时候,医生是用什么方法来维持病人的生命的呢?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除了生理盐水、葡萄糖和药物以外,那个一小瓶大约只有10克的、价值七八百元一小瓶的白蛋白就是氨基酸了。 蛋白质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于是:谷薯类、鱼肉类、虾贝类、豆类、蛋奶类。 根据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科学家把蛋白质被分为完全蛋白、办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三类。 1.完全蛋白里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就比较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例如,蛋、奶、鱼、肉) 2.半完全蛋白里的必须氨基酸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数量不足、虽然也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例如,小麦中的麦角蛋白) 3.不完全蛋白里的必须氨基酸种类是不全的、即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也不能维持生命。(例如,肉皮中的胶原蛋白、玉米角蛋白) 正是由于优质蛋白的摄入不足,才会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停滞、包括贫血、智力发育差、视觉差、营养不良性水肿、体重下降、脏器功能衰竭等等。以及成人消化不良、肌肉消瘦、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贫血、水肿等。 2.脂肪:占人体比重的15%左右,脂肪的重点就是脂肪酸和胆固醇与血管之间,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调节和平衡的作用。胆固醇有1/4是通过在饮食中摄取的,3/4是体内自身通过肝脏代谢、调节合成后被血液所利用的,所以胆固醇是不能超标的,也是不能没有的。脂肪酸能够调节脂蛋白和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能逆转血管的风险是好的,它能够升高好的降低不好的;而低密度脂蛋白是不好的。 脂肪的生理功能:能够存储以及提供人体所需要能量,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固定和保护人体的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口感及感观性状。 脂肪按照饱和度被划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属于不动脂,它能够升高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它们两个结合在一起就会对血浆造成更糟,低密度脂蛋白会把胆固醇带入血管细胞,就会形成斑块阻碍血流速度。 不饱和脂肪酸是动脂是不稳定的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1.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橄榄油、红花油、油茶籽油);它们属于高密度脂蛋白类,它们具有能够逆转血管风险的作用。 2.多不饱和脂肪酸酸,能够降低血液中不好的,但也会降低好的(当然降低不好的会多一些)。亚油酸主要来源于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和亚麻酸(主要来源于亚麻籽油、紫苏油、深海鱼油等。 3.反式脂肪酸类:超市里购买的各种糕点、饼干、蛋糕、糖果等食物中含有,在选购的时候看看食品包装后面的配料表就会知道了,(主要来源于棕榈油、可可油、牛油、羊油、椰子油),反式脂肪酸是最坏的,它会降低好的,升高不好的,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3.碳水化合物(糖):占人体比重的2%。糖的主要来源是:谷薯类、杂豆类、坚果类、水果类、白糖等等。分为单糖和多糖。糖在人体内就是能量。一部分会在日常活动中消耗掉,剩下的部分都变成了脂肪存储的,存储在肝脏的叫肝糖原。存储在肌肉里的叫肌糖原。当人体需要爆发性能量时,糖原就会首先被转换利用。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人体内能转化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都能转化成能量,但是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碳水化合物所转换的是人体爆发性的能量,消耗非常快。而脂肪所转换的是具有耐力和持久性的能量,消耗就非常慢。人体缺糖时就会没有精神,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全身无力疲乏、头晕、心悸等,严重者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症状。但是,如果糖摄入过多,多余的就会转化成脂储存在人体内,就会使人变得肥胖,也会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症状。 4.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占人体比重的1%;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不溶于水,却能溶于脂肪,在人体内消耗的比较慢,比如:有VA、VE、VD、VK;而水溶性的维生素是溶于水的,在人体内流失的也比较快,比如:有VB、VC、VP、VH、VM等,而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融合与协调的作用。 CO能够刺激造血功能以及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当人体严重缺乏时会导致心血管病、贫血、脊髓炎、气喘、青光眼等疾病。 CU主要与血的代谢有关、是血红蛋白的活化剂、主要参与了体内多种酶的代谢、当人体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贫血、关节炎、溃疡、脑障碍、心血管病、冠心病等等疾病。 ZN能够维持细胞的稳定、能激活人体内200多种酶、并参与了核酸和能量代谢、维持味觉和食欲、以及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免疫、皮肤、伤口的愈合。当人体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生长发育(侏儒)、性发育、感官器官等障碍、肠原性皮炎、溃疡、不孕、白发、免疫下降等疾病,过多会中毒。 MO是各种酶的激活剂,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活性剂,当人体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心血管病、克山癌、食道癌、肾结石、龋齿等疾病。 CR的功能主要是发挥胰岛素的作用,用于调节胆固醇、脂质、糖、蛋白质的代谢等等、当人体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胆结石、胰岛素功能失常等疾病。 I严重缺乏时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心悸、动脉硬化疾病等。 SE能够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形成,能够增强免疫力、维持人体内酶和维生素的活性、并参与人体激素的生理功能的作用。当人体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心血管病、癌症、关节炎、心肌病等疾病。 FE参与了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的过程、用于维持造血和免疫功能、催化胡萝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