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对策研究
范文

    陈鸿娥

    摘 要: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属于较为重要且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在习作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等较差,使得习作学习水平较低,影响了语文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在开展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习作学习需求转变以往的单一习作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高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及写作能力的提高。针对现阶段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教学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能帮助学生利用语言文字与外界进行很好的表达及沟通,也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对于培养及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语文素养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中段(三、四年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等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与改革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由于传统教学体制及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习惯采用单一及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写作技巧知识,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1]。(2)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多数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将习作内容局限在课本中,仅仅结合课本中每单元的内容对习作进行讲解,要求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完成作文,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脱离了实际的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空泛,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质量。(3)教师过多地设置了习作的框架及限制: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教师会对习作的框架及限制进行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写出文章,这种方式与素质教育理念完全背离,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单一,在写作过程中只会根据套路及固定的框架进行写作,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毫无特色及闪光点,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及写作质量的提高[2]。(4)学生对习作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及积极性较低,加上教师开展的传统及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导致学生语言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很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且写作属于语文学习中较难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及积极性。(5)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较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较少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及写作水平,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准确地使用字词,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及文体类型的了解不多,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较低[3]。(6)学生观察能力较差:写作来源于生活,但现阶段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沉浸于学习、玩游戏、看电视中,忽略了身边发生的精彩的且值得一写的东西,不善于观察,使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积累素材,写作素材局限于书本中,在写作中想写某件事但由于对这件事不够了解而只能不了了之,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4]。

    二、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策

    1.不断优化及创新小学中段语文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证自身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并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以往的单一、枯燥及局限在课本中的习作教学方法,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立个体的地位,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给予学生尊重及引导。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不断地开发出语文习作教学资源,重视给予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以独特、创新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习作学习过程中的魅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5]。教师在优化及创新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基础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营造积极浓郁及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强化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自主意识,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在进行三年级《猜猜他是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可以是小学生感兴趣的神话人物、童话主角及熟悉的教师、朋友及家人等,在展示完图片之后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其对图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讨论与阐述,在学生表达及阐述完自己的观察结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想象、比喻的形式描述这一人物特点,通过创新习作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及兴趣,丰富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东西可写,知道如何下笔,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优秀的作文,提高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2.创设针对性的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及思考

    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为学生的写作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现阶段大多数中段小学生在习作学習过程中容易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是反感心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学习的需求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并在生活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融入语文习作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进行体验及感受,促进学生深入生活情境中仔细地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在观察及思考之后将生活中能够作为写作素材的事件、风景或人物记录在摘抄本上,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时不时拿出来翻看,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记忆与理解[6]。通过仔细的观察及思考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创作及创新,引入相应的生活素材丰富习作内容,提高习作的闪光点及特点,促进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技巧。

    3.积极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训练,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措施的实施,阅读及写作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及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向学生推荐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文本及书籍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及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后补写、改写及改编故事结局,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掌握文章的基本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7]。如在进行《一块奶酪》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一文章的前半部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及思考,在阅读结束后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构思及想象,对文章故事的结尾进行改编,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三、结语

    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习作教学需求,通过实施不断优化及创新小学中段语文的教学策略、创设针对性的生活教学情境及积极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训练等多元化的习作教学策略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及途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文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祖国,2017,32(14):244.

    [2]徐颖.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6,15(8):25-26.

    [3]谢平.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20(8):41.

    [4]尤玉婷.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現状及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3):25-26.

    [5]陈锦红.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6,17(45):35-36.

    [6]刘菊红.试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和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22(3):11-12.

    [7]吴燕飞.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7(4):18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53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