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
范文

    桑友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是低年级学生语言构建的关键,识字量的多少、识字的快慢以及识字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低。文本是字、词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将汉字、词语放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促使學生完成识字目标。从随文识字教学的背景出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随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设计;实践方法

    一、引言

    识字是小学阶段低年级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将生字、生词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用专门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详细讲解,并安排相应的识字、写字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集中讲解看似科学,但实际上字与文的脱离,导致学生失去了特定的语用环境,将生字、生词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没有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情境依托,识字任务主要通过死记硬背完成,这样的识字过程显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压力,即便是学生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生字、生词的运用也常常出现僵化、生硬等问题,这在学生阅读与写作中出现卡壳、错别字、错用词语等情况就能够有所体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认识阅读与识字之间的关系,并由此重新设计识字教学过程:让识字回归词语、句子以及课文,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完成流畅的课文朗读,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掌握、运用生字和生词。在这一教学探究过程中随文识字的思想方法逐渐形成。

    二、随文识字的概述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的起点是课文,即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面对的不是孤立的生字、生词,而是一篇完整的课文,这样学生的识字过程就与语言的运用过程融合起来。相较于传统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具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也是如此,一个个生字、生词单独学习是很枯燥、无趣的,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将生字、生词融入词语、句子以及课文中,用语言环境让字词“活起来”,这不仅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更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次,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单纯依靠语言讲解难以充分把握字音、字形、字义,因此,识字效率偏低,影响了语言积累。在随文识字中,教师可以利用词语、句子以及课文帮助学生理顺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识字的“脚手架”,进而在联想与想象中提高对字词的理解,提升识字效率。最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识字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学生的识字量,更要求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字词应用的典型范例,学生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字词的运用训练,从而为语言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分析

    1.随文发音

    字音是汉字构成的重要部分,而确定并纠正字音则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借助拼音帮助学生识别汉字的发音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脱离了拼音标注后,常常出现混淆与错误。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将字词放置于课文中,并根据识字的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发音训练效果。例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范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读音,圈出生字、生词,对自己发音不准的字词标注读音,重点在“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等生字以及竹排、鱼儿、鸟儿等词语上,并重点强调儿化音;在范读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尝试不借助拼音对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发音,对不读准的字词,则将其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测,纠正发音,并通过共同朗读课文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字音。

    2.随文解形

    教材改革后,学生的识字任务更加艰巨,如果采用传统集中讲解的方式,必然增加学生的识字难度,降低学生对识字、写字的积极性。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将生字、生词分散到各个单元、各篇课文中来,利用逐个突破的方式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对偏旁部首、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依靠这一学情,为学生设计随文解读字形的识字方法。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师:(出示“包”字卡):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生:认识。是包子的包。师(出示“火”“艹”“扌”“氵”)。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谁能为“包”字找到一个偏旁部首作为好朋友,组成一个新字。学生经过组合得出了“炮”“苞”“抱”“泡”四个字。教师则进一步引导,为学生提供每一个汉字的组词,并结合词语,为学生解读不同的偏旁部首所代表的特殊含义,促使学生在词语的理解中强化对字形的辨识。

    3.随文解义

    在课文阅读中达到随文解义的目标并不难,学生在完成字义、词义理解之后,自然也就完成了阅读任务。但是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常常缺乏这种意识,更多的是就事论事,根据课文阅读需要让学生大概理解了字词的含义,对于一些词义的拓展以及相近词的辨别,却没有做出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字义掌握不牢,影响了在语言文字表达中的准确运用。针对此,教师应提高随文解义的意识,根据课文阅读的步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字义、词义。例如在《棉花姑娘》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圈出棉、娘、治、燕、别、奇、颗、瓢、吐、医等生字,并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字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充满童趣的故事,构建语言环境,并将生字融入情境中理解字义,并结合字义进一步理顺故事情节;最后,教师通过拓展练习,为学生提供辨形近字、音近字的机会,以复习巩固字义理解。

    4.随文写字

    写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随文识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语境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训练,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与写字质量。例如,在《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梨”字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学生在书写中容易遇到问题,因此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呈现果园的图片,引出“梨”字):我们来一起学习“梨”这个字吧,“梨”字读音怎么读?

    学生齐读“li”。

    师:我们看一下“梨”的字形结构,它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生:是“木”字旁。

    师:梨是在树上长着的,所以它是上下结构的。上面是一个“锋利”的“利”,下面是一个“木”。接下来大家看看“梨”笔画有多少画呢?

    学生回答一共11画。

    师:数好了笔画,我们在写的时候一笔也不能丢。现在我们就结合梨树的图片,看一看如何书写。

    ……

    经过随文设计,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汉字的笔画、构成,并通过示范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书写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认字、写字的能力。

    5.随文运用

    语言能力是學生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于客观世界有着自我认识,但是常常由于语言匮乏而陷入词不达意的困境。针对此,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纳入识字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认读生字、生词,还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从而为学生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重点讲解了“好像”这一词语。师: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本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仙人指路”“天狗望月”,这些都是将“好像”这个词语放到比喻句里面。我们前边学过了一些类似的比喻句:红红的脸蛋好像一个大苹果。那么谁能够用“好像”造一个句子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纷纷造句,并根据句子拓展语境,在课堂上实现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完成了识字任务,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完成识字任务,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以及学生灵活运用生字、生词的能力则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随文识字是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形成的一种新的方法与途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随文识字方案,促使学生在课文的辅助下理解、掌握、运用生字和生词,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拉吉.浅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59.

    [2]管娴乐.分析小学语文中年段随文识字教学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73.

    [3]张惠娟.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7(5):37-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