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医养结合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 |
范文 | 吉琨 周鹏飞 [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较晚,在养老服务方面经验不足,需要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模式和方法,一边结合自身的国情,摸索适合我国当前社会阶段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作为现阶段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囿于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紧张、基础条件有限、信息对接不及时、缺少监管等多方面的条件约束,农村医养结合的推进一直困难重重,未能有效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结合国内外医养结合的发展背景,针对我国农村的特点,将“医养结合”在农村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思考了如何促进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關键词]医养结合;农村养老;困境;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6;R197.1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到城市打拼,导致留守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加,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老人本身已经年迈,但子女却不在身边,无人照料,大部分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自身做一些繁重的劳动去勉强养活自己,甚至有的还需要去照顾年幼的后辈,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问题,困扰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发展。由于农村的留守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生存环境恶劣,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是“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的主要群体,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困扰。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他们既需要“养”,更需要“医”,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使真正需要治疗的人住不进来,“医疗”和“养老”的兼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2013年7月,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了子女必须“常回家看看”。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从国家法律层面上去督促子女多回家陪伴老人、关爱老人,但是法律实施并不具有强制效益,也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所以实际上收效甚微。子女在外为了生活而打拼,通常家乡没有发生重大事件时,每年只有春节才会回家,一则是因为春节是讲究阖家团圆的节日,其次,也是不想把辛苦工作而获得的积蓄花费在往来的路费上。现阶段由于产生计划生育政策的副作用,家庭单位日趋小型化,独身子女大多长大成人,进入社会,父母逐渐老去,使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子女赡养负担过于沉重。当前“421”家庭格局不断冲击着传统家庭养老的底线,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 2015年11月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要初步建立。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同年9月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试点单位应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确保试点能够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的社会反馈。今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的产业发展。“医养结合”的提出和实施,也标志着我国的养老服务由理论阶段进入实战阶段。 2 医养结合的服务特点 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通过大数据管理,从而对社会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采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医养结合的特点可归纳为八个字:“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让老人在养老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医疗保障。这种模式既可以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去处,又可以为年老多病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老人医疗和养老的问题,是一种比较符合现阶段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 3 农村医养结合实施中的困境分析 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未来几年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但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社区和养老机构的经验缺乏,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程度远远滞后于现在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在农村地区,当前的形势下此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农村的基层卫生医疗水平受条件制约,承担不了护理的职能;村镇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生专业水平欠佳,受限于有限的医疗设施,因此当老人出现突发状况时,常常因为医疗水平和设施的不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时,相关制度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刚起步阶段,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完善。主要有下列问题: (1)农村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离管理,缺乏功能联动。我国的医疗系统和养老系统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指挥,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出现功能单一现象,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2)农村居民基数庞大且居住较分散,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社会养老机构因为其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并不重点开展项目,政府施行“医养结合”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过于庞大,财政支出负担重。 (3)农村养老机构缺乏统一信息化管理。医养结合的核心是根据老人实际需求提供相应服务,需要先对老人的身心健康进行评估,明确老人需要的服务种类,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目前我国尚且缺乏这种老人信息评估管理,不能切实将资源合理利用,易造成资源浪费。 (4)农村基层政府有关“医养结合”宣传不力。导致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社会力量对农村医养结合投入较少。 (5)农村基础养老、医疗设施不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缺少医疗人才和医疗设施,遇到大病、急病,不敢治、治不了;大多数医疗人才因为福利待遇发展等原因也不愿意返乡反哺;对于疾病的预防、病后的复健做的也不够。 4 促进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在国家现阶段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积极促进医疗改革、帮助农村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奔小康的大背景下,医疗部门和民政部门应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同时要意识到,医养结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地区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鼓励当地乡镇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乡风民俗来发展医养结合项目。结合上述的种种政策背景,针对医养结合项目在农村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试点方案,在这里对未来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切实有效地根据国家就医养结合出台的多项政策,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当地的地区差异,再进行细节性政策和法律的补充,确保农村医养结合项目能够落实,保证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和教育,重塑养老观念,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目前正在进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混合式养老时代,要想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实际措施和行为很重要,思想观念的教育也同样重要。基层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要在农村积极宣传引导新的养老观念,改变农村对传统养老的认识、增强农村老人对现代养老方式的认同和信任,在农村建立起现代养老的价值观念。 (3)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区医疗设备。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社区机构和设施的服务能力,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同时为了避免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应支持基金会、社团、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医养结合的建设,鼓励社会组织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服务农村老人。在这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多种力量参与的形式,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 (4)由政府牵头,鼓励养老机构和大型医院签约协作。轮派医生到农村养老机构服务,并逐渐形成稳定的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共同交流,促进信息对称,使老人们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救治。同时,还应该加强医疗机构对于老人们的心理疏导和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5)加强农村地区医养人才队伍的建设。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和福利政策,招揽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回乡反哺或吸引人才留下。基层政府可以联络当地医疗和疗养机构为当地健康且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培训和岗位,使其为老人提供护理、养老、康复等方面的服务,增加他们自身的经济收入。 (6)可以借鉴美国CCRC模式,在农村建立试点老年社区,既可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社区公共资源,又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学习技能,就近增收,吸引年轻人回村建设,还可以将各个村落人口聚集,避免社区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利用率最大化。在老年社区里促进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融入社会。 (7)利用大数据库,采集老人的信息,建立准入机制。由利益不相关的群体对老年人进行信息鉴定和身心健康状况评估,以判断老人究竟需要何种程度的养老服务,避免“押床”现象的发生,尽可能节约有限的社会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5 结语 “医养结合”是养老产业未来的一个主要方向。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医养结合是当前较为合适的一项措施。以卫生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支撑,利用大数据管理医养结合项目的信息和数据,以家庭和社区为落脚点,让医养结合引领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美国的CCRC模式也只是社区养老的一个缩影,医养结合的一个特例。通过配合政府干预,招揽专业人才,建立统一大数据库等手段,循序渐进的推动医养结合使其一点点完善,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才能使“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口号不再是一句空谈。 老年人养老问题离我們的生活并不遥远,是我们每个人在未来都要面对的问题。只不过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问题要比我们更加残酷,所以现阶段需要积极解决养老问题,发展养老事业,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为我们自身服务。研究并推广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对促进农村多元化养老,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危机,建立最终的理想养老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芙.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手段推进农村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J].农业经济,2017(4):73-75. [2] 陈娜,王长青.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养结合服务共同体探索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574-576. [3] 王彦斌.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探索,2017(6):153-159. [4] 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5] 耿爱生,曹倩倩.农村医养结合适度发展:理论依据、现实困境及其消解[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3):78-83. [6] 刘芙,李月朦,韩越,等.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手段推进农村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J].农业经济,2017(4):73-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