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范文

    冉斌全

    摘 要:在小学五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过渡时期,正从具体逐渐变为抽象。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数学学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选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数学课堂中。对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用情境教学法也能使数学的教学方式得以优化。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综合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现状

    首先,教师的情境创设效果不佳。在很多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情境创设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是因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错误理解,大部分教师是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放到了教学课件中,将这种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的方式当作情境创设,这种方式下的教学不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虽然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不断转变,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具体的、实际的情境与物品中感知数学问题,如果教师只依靠教材中的抽象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发展。

    其次,教师在情境创设环节缺少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问题时,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将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单位形象化,但由于教师在播放视频时没有注意到对视频内容的取舍,导致学生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公顷和平方米上,对这两个单位没有明确的认识。这种缺少教学目标的情境创设,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没有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由此,教师在之后的教学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和情感意识,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创设课堂环境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游戏活动或是创设生活场景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相结合,以此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师生关系不断优化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着重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斷推进学生成长发展。

    第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带入数学课堂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具体的、较为简单的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扩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所以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以此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高其数学综合素养。

    三、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创设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随意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紧跟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出情境创设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一些学生常见的玩具如风筝,导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风筝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风筝一起走进课堂吧。”这样的课堂引入看似和数学知识没有关联,但可以通过风筝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同时在风筝下面标明价格。教师可以假设一个风筝6.5元,那么4个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进行计算。基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来创设教学情境,让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愿意加入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是比较直观的,对数学中的很多抽象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并针对课堂的进度提出适当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同学不小心打碎了班级的玻璃,他需要重新买一块,已知这块玻璃长1.4米,宽0.8米,同学们觉得应该怎样算出这块玻璃的面积呢?这种例子的列举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却不会明白怎么算。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与整数之间的乘法运算,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似的关系呢?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很快就会列出正确的式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情境创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相关问题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这个概念,很多学生对于面积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解决问题,如学校想要新建一个操场,让学生想一想一个操场需要多少草坪;班级需要换地板砖,一个班级需要多少地板砖等问题。问题中的需要多少草坪和需要多少地板砖都是问的面积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面积的表达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单位不同,面积大小之间也有所差别。除此之外,关于长方形面积大小的问题也需要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如“同学们,我们所用的课桌大概有90平方分米,我们吃的一块蛋糕大约有60平方厘米,而一个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通过这种举例子的方式,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在这三个单位中,平方米的面积最大,之后才是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学生在正确区分了这几个单位后,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情境创设要具有趣味性

    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加入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想要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教师要足够了解学生,了解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课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调整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提问题时也要注意各种问题的针对性,要做到立足于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时间,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提问题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过难的问题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加入课堂学习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献安.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6(79).

    [2]刘显燕.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級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2).

    [3]徐建明.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好家长,2015(16).

    [4]史建春.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36).

    [5]王会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