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古诗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范文

    郑端俊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早已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立足古诗文教学内容,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基于此,我将古诗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炼字入味,体会古诗文的语言运用与建构

    众所周知,古诗文的语言高度凝练,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细细咀嚼古诗文语言文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感觉,这就是古诗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我们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会灵活地运用炼字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取出地道的用词用语,对此进行细细的琢磨,品出其中蕴含的意蕴,实现语言能力发展。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这是岑参咏雪送友人的佳作。在描写的过程中,岑参用浪漫奔放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幅雄伟壮观的西北边塞景色。这首诗全篇以雪为线索,雪中寄予了诗人浓浓的深情。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以“雪”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的特点或意蕴。在我的指导下,有的学生从开篇就找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分析得出:诗人利用比喻的手法,将白雪比作是梨花,展现了绮丽的雪景。“忽如”意味着想不到,早上打开帐门,眼前是一片的银装素裹,整个天地间是白茫茫的一片。突出了雪之大。在这样的炼字分析中,学生不仅可以精雕细琢诗句语言,透过词汇、语句进入当时的场景,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还可以为诗人高超的炼字技巧所折服,积累炼字经验,为有效地实现语言运用与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读造景,把握古诗文的思维发展与走向

    古诗文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语言,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的真实经历和独特的思想情感。该教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意境,而意境的感知离不开思维。学生在感知、体会意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还可以实现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就古诗文的意境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解释为,诗人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思想情感的依托。在创作古诗文的时候,诗人往往会采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浓浓的情思寄予其中,实现自我的抒发。诗人如此情感的抒发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感知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以《钱塘江春行》为例,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篇佳作,诗人在描写西湖美景的时候,时时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点,从钱塘江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入手,移步换景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且将自己深刻的情感寄予这幅美景之中。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建立对诗人描绘的景色的直观认知,体会诗人寄予其中的情感,我灵活地运用微视频的方式,按照作者的笔触为学生直观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在展现微视频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古诗文中的语言文字,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是什么意思?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学生会在大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群小鸟你挤我我挤你的画面,感受到盎然的生机。根据学生的思维结果,我利用微视频播放了莺在歌、燕在舞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在视觉作用下,自主地感知早莺、燕子报春的热闹场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在这样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琢磨语句中发散思维,自主联想,还可以在微视频的辅助下,走进具体的场景中,跟着诗人的联想和现象,自由思维,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品句触情,感悟古诗文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古诗文教学的实施,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语言、锻炼思维,还要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文化素养。就古诗文而言,其中蘊含文化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我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一般会采取文本介绍和品句触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

    以《游山西村》为例,这首诗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在文本中,诗人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基于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句,透过语句中的场景,感知诗人的情感,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比如,在首联,诗人先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样一句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活富足的农家生活场景。其中,“足”字不仅展现出了农家生活的富足,还体现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在颔联,诗人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名句为我们生动地刻画出乡村弯弯绕绕的小路。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慢慢行走,游览周围的山山水水,好不自在。在以为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前方升起的缕缕炊烟,内心十分惊喜。颔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农家在祭社祈年,热闹的节日氛围,欢快的呼喊声,沸反盈天,不仅展现了热闹的农村节日场景,还体现出淳朴的农家风情。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句直接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露无遗,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祥和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了使学生在品读语句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我还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信息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首诗是诗人在罢官归乡的时候所作的。但是,在品读诗句的时候,却没有从任何的字眼中感受到诗人失落的心情,从头至尾都在刻画农家安逸的生活和自己对农家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通过这样的现实境遇与诗句内涵的对比,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真正地感受到古诗文的情感美,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比分析,体验古诗文中的审美能力与水平

    从上文对古诗文语言、思维、情感等的分析,我们可以感知古诗词中无一处不蕴含着美。在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指导学生透过古诗文表层深入内里,感受到无穷的美,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文中的美呢?中考古诗文审美鉴赏题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在分析理念的中考古诗文鉴赏题目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诗文的词汇、语句,以此在比较中体会到古诗文的美。因此,我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

    比如,古诗文的语言高度凝练,意蕴深刻,而且汉语博大精深,不同的诗人利用相同的语言会描绘出不同的场景,或抒发不同的情感。基于此,我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感知对比语言,体会语言美。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在组织该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同时将八年级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古诗詞内容,体会苏轼古诗词的语言差异。在诗句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下,可以明确地感知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反过去柔弱的格调,语言豪迈奔放,读起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在这样的对比朗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亲身地体会到诗人随着心境、机遇的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还可以深切地感知到语言中蕴含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再比如,古诗文的创作强调平仄和谐,带有节奏感,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因此,我在组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会采取朗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挥,反复诵读古诗文的语句,在品读韵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律美。以《满江红》为例,在朗读的时候,我执教班级的一名学生提到,该内容读起来觉得语言很质朴,但是却很有韵律感。在读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时候,内心深处不由得产生一种豪迈的情感,但是在读完的时候,内心深处又是空空的,不由得产生一种无力感。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获知,在朗读古诗文的时候,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古诗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还可以慢慢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受到节奏美的熏陶。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古诗文教学,包括古诗文教学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如炼字入味,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语言运用与建构;研读造景,指导学生把握古诗文的思维发展与走向;品句触情,驱使学生感悟古诗文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对比分析,指引学生体验古诗文中的审美能力与水平,从而在优化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古诗文的语言内涵、创作目的、情感思想等,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品质等发展,为养成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冲.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J]. 长江丛刊,2018(33):70-71.

    [2]易省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分析[J].新课程(中),2018(11):234.

    [3]张守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