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
范文 | 孙静松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动物园要聚会了,我们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竹笋、桃子、榛子。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带来三个小组分食物的情况,你认为哪个小组分的结果公平? 生:第二组。 师:为什么这一组是公平的? 生:因为每个人分得一样多。 师:他说什么?谁听见了?(生重复每个人分得一样多)你能帮一组调整一下,让每个组员都满意吗? 生:把最后一盘竹笋拿走一个。 师:这样每份同样多了吗? 生:同样多了。 师:三组怎样调整? 生:把第4个盘子里的榛子给最后一个人一个。 师:你看这三个组分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每个组员分得一样多。 师:经过大家的调整,一组每一份都是2,每份分得同样多;二组每一份都是3,每份分得同样多;三组也是每份同样多。三个小组,每个组不管分了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做什么?你知道,你说(平均分)。对,就叫平均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 师:谁能举个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生1:我有6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3个。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他说得真好,你能像他一样举个例子吗? 生2:妈妈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2块。 生3:有10个桃子,每人分5个,平均分给2个人。 师:这样也是?(平均分) 师:我也来举个例子吧。有2只小猫,6条小鱼,想要平均分给它们俩,谁来分?你是怎样分的? 生:依次分,给第一只小猫1条,再给第二只小猫1条。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分,直到把鱼分完为止。 师:你能把刚才按照平均分分鱼的过程说一遍吗? 生:有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人分3条。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生说) 师:再看这张呢?是平均分吗?(不是) 师:怎么办? 生1:把右边小猪的西瓜拿走一个。 生2:切开一个西瓜,一人一半。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大家认识了平均分,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小猴子也来分桃子了,请看这儿,谁来读? 生:有3只小猴子,要分12个桃子,平均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 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每只小猴分4个) 师:那么是怎么分的呢?想不想帮它们分一分?我们每个小组都有12个磁扣,就代表12个桃子。在小黑板上把不同的分法摆出来。别着急,先来看一下温馨提示: 1.小组交流,借助学具演示不同的分法。 2.上台展示分法并讲解,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活动完就坐好。你们组先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怎么分的。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分,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小磁扣。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分完了你能说一说你们一共有多少个小磁扣?平均分给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几个吗? 分析:他们是一个一个地分的,分完一轮还要接着分。12个小磁扣分完了,每只小猴都有4个小磁扣。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的分法? 预设二:我们是两个两个地分,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小磁扣。 预设三: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分成3份,每份是4个。 提问:他们开始是三个三个地分,怎么后来改成一个一个地分了? 最后还剩下3个,所以一只小猴1个,直到分完12个桃子。 预设四:学生四个四个地分,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 追问:怎么想到四个四个地分?(通过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师:你最喜欢哪种分法?(第一种) 师:为什么?(分得快) 师:怎样想到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師: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16根棒棒糖,想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每人分8块) 师:你是怎么一下就想到了? 生:二八十六。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黑板上把你们想到的分法画出来吧。 小组讨论并画出不同分法,展示不同分法。 生1: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8块。 生2: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4块。 生3:分给8个同学,每人分2块。 师:平均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也收集一些关于平均分的现象:拔河比赛时每队人数同样多,球场平均分为左右两个半场,利用这个分酒器可以把酒分得同样多。 四、当堂检测,畅谈收获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当堂检测,并同桌互查。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收获。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平均分,同学们出色的表现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课下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多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平均分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编辑 李建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