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心理视域下的儿童美术教学策略探微
范文

    洪流

    摘 要:首先对当前儿童美术教学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心理视域下的儿童美术教学策略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是美术教学在教育中独有的作用得不到应有体现的重要因素;然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体会,从心理视域的角度,对每个学段儿童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美术教师应重视从心理视域的角度加强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材的研究,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等方面的独有作用,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心理视域;儿童美术;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因此,与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等文化科学科一样,在美术教材内容编排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上已经考虑到不同学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但是由于现阶段美术尚未纳入中考、高考必考范畴,美术学科在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不同学段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更是鲜见,简笔画教学或利用教材进行灌输式教学几乎成了所有学段通用的教学方法,导致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等方面的独有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在此想结合多年来的儿童美术教学经验和体会,从心理视域的角度,对每个学段儿童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涂鸦期的教学策略(1~3岁)

    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正处于一种直接行动阶段,他们绘画的乐趣并不源于作品本身,而是来自用画笔在纸上进行探索性的涂来画去所产生的体验感、新鲜感,这是小朋友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涂鸦期。因此,我们在对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进行教学时,就应该适应其该阶段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策略上要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不必过于重视小朋友画出来的结果好坏,而要注意引导小朋友在涂鸦中体验、发现绘画的乐趣,调动他们涂鸦的兴趣,为今后的美术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应给小朋友创设一个可以随意涂鸦的大环境。如,我们可以在合适位置准备一块与小朋友身高相契合的涂鸦墙,贴上色彩鲜艳、线条简单等适合该年龄段心理的图片,并在旁边贴上绘画纸,方便小朋友随意涂鸦,教师则要注意在小朋友涂鸦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以促进他们在自我发现中体验绘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适时布置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如,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睡莲》、西班牙绘画大师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让小朋友近距离接触大师作品、接受艺术熏陶,以促进艺术感知,激发绘画潜能,为后期的美术教学打下基础。

    二、表象符号期的教学策略(3~5岁)

    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已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能力,相应地,在绘画方面也逐步由前期的涂鸦式的动觉思维向形象思维方向發展,能在绘画中创造出自己的图像符号及自己命名。如小朋友会把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身边熟悉的人物用“蝌蚪人”或是“火柴人”表现出来。这表明该时期的小朋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主要特征,在绘画实践中主要凭主观印象和感觉,具有“求全、求实”的特征,容易夸大印象深的部分,还未开始关注空间概念,绘画作品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的物像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对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进行教学时,就应该根据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策略上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美术活动,以增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兴趣,促进他们对表象符号的认知。所以,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小朋友在绘画中创造出自己的图像符号及自己命名,以促进他们对表象符号的认知。如,在指导小朋友创作《雨天》时,可以鼓励他们有意识地运用夸张手法,将雨滴画得与画中“火柴人”的头一样大小,以突出雨的“大”;将“火柴人”手和腿画得极细极长,以突出雨中人行走之快;或将有些人物头部以外的部位忽略,表达成“蝌蚪人”,以突出人物在雨中的表情。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开展剪贴画、折纸、结构游戏等美术活动,让小朋友充分体验探索、发现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空间结构的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如,在教学《热带鱼乐园》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采取剪贴画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将画的热带鱼、珊瑚、水泡、海草等剪下来贴在背景纸上,让小朋友在活动中理解画面前后重叠的空间关系。

    三、意象表现期的教学策略(5~8岁)

    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已逐步进入意象表现阶段,是由画其所想到画其所见转变的时期,他们经常会将自己的见闻感受用夸张的手法整体记下,并加以概括与重组,但其画面所表达的仅仅是其所知道的而非真实看到的。这是少儿绘画思维最活跃、创作最多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对这个阶段小朋友进行教学时,就应该抓住其该阶段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策略上要采用各种途径与方法,鼓励他们在绘画中表现自己所见的感觉和想法,以培养小朋友的观察、想象、创造及形象记忆能力。所以,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要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感受,并运用画面将其表现出来。如,在教学一年级《夏天》一课中,我们就利用夏天组织夏令营、旅游、游泳等有利条件,先通过组织他们谈夏天的色彩、景象及感受,以促进他们观察、想象,尔后鼓励他们抓住夏天景物、人物特征进行创作。另一方面,要鼓励小朋友大胆运用概括、重组等方式,对其所见情景进行改造,以表现自己对所见情形的感觉和想法。如,在教学一年级《大牛和小牛》一课中,我们就先引导小朋友在比较中了解不同种类的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然后用概括、夸张等方法来表现牛的形象特征、大小关系,并通过重组的方式表现出大牛与小牛的亲密关系。

    四、视觉写实期的教学策略(8~12岁)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逐步深入,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也随之逐渐让位于观察写实能力,在绘画上也逐渐由表达主观感受为主向写实为主转变,并开始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对自己前期表达主观感受的作品进行否定,在绘画实践中明显表现为更尊重客观对象,更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更欣赏立体感强、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因此,我们在对这个阶段孩子进行教学时,就应该抓住该阶段心理出现重大转变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上要果断舍弃前几个阶段儿童画的教学方式,转向通过色彩与素描等训练,培养他们观察、欣赏和表现能力,进而推动他们联想想象、解构重构、发散创新等思维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我们要以观赏者的角度与他们进行创作意图交流,鼓励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表现对象。如,在教学五年级《椅子的构成》一课中,在与孩子交流了活动目的后,重点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构成的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然后指导鼓励他们寻找独特的观察角度,将椅子进行重新组合并构建出新的具有独特节奏感与韵律美点线面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要针对该阶段孩子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发展减缓的特点,继续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甚至幻想,并将自己内心的世界自由表达出来,进一步巩固提升他们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绘画创作的意识。如,在手工课的时候,我们先可以让孩子剪出各种形状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将任意图形进行拼接和组合,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用图画表现出来。

    五、客观写实期的教学策略(12~15岁)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进入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个体差异逐渐显现,同时观察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对事物的认识更趋客观,随着专业技巧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在创作中也能更准确地表达对象。因此,我们在对这个阶段孩子进行教学时,就应该顺应该阶段心理认知和发展特点,在教学策略上要更加注重审美情趣的引导和培养,以促进孩子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各方面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注重与孩子交流分析所要表现的对象,鼓励通过解构、置换等方式,对思想情绪进行张扬表达,突破自我创造力,引导促进表现不同思维、支持不同理解、理解不同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进自信心及团体意识。所以,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扮演好观赏者的角色,加强与孩子的问题探讨和思想交流,鼓励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光和影》一课中,我们就先让学生观察苹果,再引导比较有光影和无光影时苹果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何不同,探讨有光影时苹果亮部色彩和暗部色彩的互补关系,最后指导鼓励孩子运用绘画技巧将苹果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因家庭背景、教育条件等因素造成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美术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更多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名家名作欣赏,丰富孩子人文素养,以促进孩子美术兴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和世界观的完善发展。如,在教学六年级《用线画人物》一课中,我们就引导孩子欣赏不同时代的优秀线描人物作品: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局部)》;明代陳洪绶的《水浒叶子宋江图(局部)》;席勒、马蒂斯的人物速写。通过大量的图片赏析,让学生在感知线描人物艺术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

    总之,与其他学科一样,美术教学尤其是儿童美术教学必须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等方面的独有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重视从心理视域的角度,加强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材的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切实发挥美术教育独有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妍.浅析儿童美术心理特点及对其美术创造力的培养[J].金田,2012(6):185.

    [2]张石云.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J].东方教育,2015(3):252.

    [3]李九洲.论少儿美术阶段教学的特点[J].才智,2014(32):231.

    [4]李凌.儿童美术教育琐谈[J].少儿美术,200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