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有效提问 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范文

    阮嫩香

    

    

    摘 要:有效的数学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充分研读教材、领悟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的。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关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生长点、辨析点、应用点、拓展点进行有效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意义,发展数学思维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习过程;数学提问;数学理解;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学习活动的起始,真实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产生的。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以问题促进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探究和思考所得。

    一、在知识生长点提问,激活数学思维

    在教学数学时,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关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生长点出发,把新知的内容置于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时,让学生沟通新知和旧知的联系,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师在知识生长点上巧妙提问,制造认知的冲突,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让学生不断经历探索发现、实践交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

    如在教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师:我们在低年级时已认识了这两个形体。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是什么吗?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你能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吗?

    教師依次出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引导学生认识名称。

    师:这些面、棱、顶点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活动单:

    学生观察形体,进行研究,填写。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以问题促使学生探究,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具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二、在知识辨析点提问,发展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的认知,学生的反应表述是不同的:有正确的认知,也有错误的认知;认知有深刻的,也有肤浅的;有全面的,也有片面的;有条理的,也有混乱的……当学生的认知纷呈多变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进行指正说教,而应让学生经历知识辨析的过程。

    如在教学六年级“比的意义”时,教师重点让学生厘清“比”和“生活中的比分”的区别,让学生进行辨析,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异同,促进数学新知的正确建构。

    教师出示:足球比赛中,新华小学和红星小学的比分是3∶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为0。

    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生1:是错误的。足球比赛的成绩是比分,不是比,只不过与比的写法相似。

    生2: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分只是分数的对比,并没有相除关系。

    ……

    对于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龙去脉开始辨析,通过有效提问,深化认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内涵,进一步把握数学的本质,发展数学思维,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具活力和张力。

    三、在知识应用点提问,深化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后,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一方面能有助于学生提高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在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依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数学知识应用的机会。教师在知识应用点提问,为学生的数学应用提供机会,经历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生活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张阿姨要给底面圆直径6厘米的杯子设计一个桌面垫。这个桌面垫的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厘米?

    生1:这个桌面垫的大小至少应是直径6厘米的圆形,就是求这个圆形的面积。

    生2:也可以设计成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但求出来的面积不符合“至少”了。

    ……

    教师让学生设计桌面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发展了学生在相对复杂的实际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促进数学思考,深化数学思维。

    四、在知识拓展点提问,开阔数学思维

    课堂新知学习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延伸学生的学习长度。通过拓展延伸练习,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思考,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开阔,数学观察和研究的视域变得宽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五年级“圆的认识”时,在教学圆的画法后,学生进行画圆拓展练习。

    出示: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6米的圆,怎么画?

    生1:不能用圆规画了,这个圆的直径太长了。

    生2:可以用一根木棒上绕一段3米长的绳子,把木棒作为圆心固定,绳子的另一端放上记号笔,然后拉直绳子绕着木棒旋转一圈。

    ……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进行挖掘和拓展,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设置学生可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跳一跳能触摸、获取,充分进行数学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充分解读教材,把握教材意图,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学生数学知识的生长点、辨析点、应用点、拓展点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促进学生的数学深度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编辑 鲁翠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