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 |
范文 | 郭少敏 摘 要:通过对广州市某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城市外来务工低收入人群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亲子相处时间少,孩子行为习惯欠佳,亲子关系紧张。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学校等方面入手,力图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关键词: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现状;指导策略 2018年年初统计,广州市共有常住人口约144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7.87万人,外来人口551.97万人。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外来务工常住人员中约三分之一以租房为主,居住条件较差,他们大多学历低、收入微薄;他们从事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由于生活压力大,他们当中约94%为完整家庭,约6%家庭残缺。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亲子关系现状 据调查,城市低收入外来务工家庭大部分缺乏科学教育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行为习惯欠佳,亲子关系紧张。由于父母承受经济和工作双重压力,他们对孩子期待较高,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据不完全调查,49.7%的学生反映家长不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伴自己读书,家长教育方式多呈“强制型”“暴力型”等极端。据调查,20%的外来务工家长有“经常打骂、贬低、威胁孩子”的行为;40%以上的外来务工家长与随迁子女的深度沟通不够,反映出部分家长在尊重孩子人格,关注孩子情绪、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使孩子容易固执、任性、易怒、敏感、自卑、内向。 二、对外来务工家庭的跟踪指导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在全国劳动者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教育质量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将极大地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发展水平。下面笔者将浅谈对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1.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家长大课堂等方式与家长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首先做好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根据学校、家长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教育中凸显的共性问题,开展适合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根据主题每个学期举行2~4次专家讲座,一年级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入学第一学期可以给家长做学习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针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忙碌的情况,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课堂教育,利用一些好的家庭教育资源每周进行线上推送,以争星形式鼓励家长积极观看,并针对学习情况颁发星级家长结业证书,激发家长的积极性。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培养亲子感情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外来务工家庭大多存在沟通问题,学校可通过组织多种亲子活动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如定期组织各种茶话会、读书节、艺术节、亲子运动会、家长进课堂活动、亲子综合实践活动等,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学校教育同步,同时和孩子一起在活动中参与、努力、经历、成长,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开展家庭帮扶活动 1.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家委会的互动,开展家庭教育帮扶活动 学校成立家委会,以家委会为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联谊活动、家庭互助小组结对活动。学校组建年级或者班级“家庭教育联盟”,通过微信、QQ等多种渠道交换家庭教育信息,共同研究对策,家庭组合共成长。 2.开展特殊家庭跟踪服务活动 部分外来务工家长观念落后,亲子关系紧张,不热心参与各项家庭教育学习活动。学校可以針对这部分家庭建立档案,进行定期走访跟踪,准确把握特殊家庭的教育状况,根据家庭教育问题制订教师跟踪教育计划,并做好孩子的成长记录,纵向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调整家庭教育跟踪策略。通过这项家庭跟踪活动,我校成功改善了不少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的现状,从而让孩子健康发展。 三、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自卑、焦虑是外来务工子女典型的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亲子关系不和谐,还表现出冲动、敌对等心理现象。学校应利用好心理课程,开展幸福心理课堂,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一些特殊学生反而更信赖老师,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个人档案,组织心理教师、班主任教师团队研究孩子的个人情况,量身定制个人心理跟踪辅导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打造家长高效陪伴课堂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每天只能抽出较少的时间陪伴孩子的现状,学校可以开展“高效陪伴”亲子课程,打造“高效高能陪伴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家长有效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创造最佳的陪伴,如节日亲子活动、每天半小时高效陪伴活动等。 在实践中证明,家校合作是提高外来务工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家长、学生“2+1”互动模式是促进城市外来务工家庭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裴超伟.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教育社工介入个案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编辑 李 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