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
范文 | 芮文平 摘 要:《论语·为政》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与“学”的关系,也为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黄金期”,教师应当抓住这一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对策 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将“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素养组成之一,“科学精神”的核心便是思辨能力。思辨,顾名思义即指思考与辨析能力,它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到的“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态度高度契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抓住小学生思想启蒙的黄金阶段,采取有效对策,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一、课堂叫停,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思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促使学生思辨的一大切入点。教师不要忽视这些问题,而要抓住这些生成问题,适当“叫停课堂”,让学生思辨、思考。 如在朗读过程中,有的学生激情四溢,有的学生则平淡如水。教师发现学生语文朗读时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朗读应当怎样读”。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辨析的过程中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同时以积极的姿态审视自我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学生问题的纠正。 虽然一些学生仿佛沉浸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但实际上背后的学习实效性并不到位。教师能够适当地叫停课堂,实际上是开发了新的教育切入点,有助于后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重点,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辨 为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道,让学生能够咬文嚼字、深入语文世界、探析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要紧扣细节、聚焦重点,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方式,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以及思维深入性。学生以问题为方向,有效地进行知识整合与思考,实际上发生了思维的碰撞,是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如在学习《望月》时,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用极尽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月图。要让学生感其图美、知其情谊。教师就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细节与重点,提出如下的思辨性问题:“文章中的‘镀字能否替换成其他的动词,如刷、涂、抹等?”“作者形容月光是镀上去的,究竟月光是如何‘镀上去的呢?”这些问题紧扣文章的重点和细节,能够让学生在思辨的同时深入文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学生在思考与二次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拓宽思辨范围 生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将生活中的时事热点、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社会话题等引入语文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样,在开展语文活动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思辨范围不断扩大,思辨的知识更多,能力也更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课堂内容会丰富多彩。 四、小组讨论,合作思辨,提升思辨深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实际上十分有限,因为学生的思考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很难对一些问题或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辨析。但教师若能够整合每个学生的思考角度与思考内容,学生的思考深度将会无限拓展,合作思辨之下语文课堂能够“活”过来,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设计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要确保合作学习的任务具有一定难度,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学生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在合作讨论之中深度理解课文,实现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有效鼓励,积极认可,注重思辨激励 一些学生的思辨能力处于较弱水平,不单单是因为学生的能力问题,还受学生的信心影响。部分学生不喜欢主动思考,害怕辨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思辨积极性不高。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要给予学生语文课堂的思辨空间,适当留白。同时要将学生的思辨能力纳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組成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看待。这样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思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思辨信心。学生也能够在后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思辨活动,实现思辨能力提升。 总之,思辨能力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迎合教育要求,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有效对策,把握语文教学的每个思辨切入点,推进学生思辨能力的不断提升,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钟智芳.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J].教师,2017(36):76-77. [2]杨素玉.小学语文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养成[J].教育(周刊),2020(27):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