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课堂中隐性知识的习得途径与支持策略
范文

    黎裕明

    【摘? ? 要】小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习得的方式。隐性知识的价值在于难以被人表述和传播,且不易于被人驾驭和运用。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隐性知识习得途径,以完善学生自身的显性知识。本文就隐性知识的习得途径与支持策略展开叙述,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习得隐性知识,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隐性知识;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59-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is actually a way of 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e value of tacit knowledge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be expressed and spread by others, and it is not easy to be manipulated and used by ot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teachers must provide students with corresponding ways to acquire tacit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own explici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ways and supporting strategies of 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acquire tacit knowledge and realiz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Tacit knowledge;Primary school classroom;Teaching research

    每一名學生在校内、校外都可以通过实践、非正式学习或模仿获得等途径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被学生感知并烙印于脑海中, 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不断被体现,但是这些知识缺乏了适当的方法去传递与转化,难以形成自身的一种技能。而在小学课堂中,隐性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学习程度的高低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此习得过程中学生的探寻与教师的引导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课堂中隐性知识的分类

    依照小学课堂中对学生技能与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可将小学课堂中的隐性知识分为技能类与认识类。

    (一)技能类

    技能类的隐性知识通常是指个人或组织学习的积累,但是难以用语言或符号进行表达或编码传播给别人的技能、技巧与经验等。例如,一位保持长期打篮球的学生,经过不断地训练对打篮球的技巧烂熟于心,能自如地掌握运球技巧,投篮时精准得让人赞叹。若让他分享其中的技巧与方法,他就觉得很困难,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位学生熟悉的感觉,就是一个难以整合成文字或者符号来与别人共同交流分享的隐性知识。

    (二)认识类

    认识类的隐性知识指的是个体中非常形象的、潜藏的、难以传达的洞察力、直觉、感悟、素质、修养等。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包括了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这些模式信仰观点深深地扎根于个体,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不自觉地接受了他们的存在,并在了解世界的时候受到他们的巨大冲击,它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不易被人领会。

    二、隐性知识的习得途径

    (一)课程渗透

    在小学课程中,通过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可以习得隐性知识。但由于隐性知识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隐蔽性,学生更应重视和恰当地利用这一特征,将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不断积累,相互渗透,将知识系统合理划分在自己的脑海中,利用知识本身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在探索和发展隐性知识中寻找恰当的习得途径。

    (二)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互动的系统。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都具备好吃、好动,好玩、好奇四个特点,教师起到的是调控、主导作用。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管理下逐步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让自身零散的显性知识得到系统的整合。这样,学生在遵守课堂规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显性知识。并且一个好的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确课堂目标,发现并习得隐性知识。

    (三)学习竞争

    竞争是人们互相争胜、较量,以此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组织和指导下敢于接受挑战,积极参加学习竞争或者竞赛,学会将自身隐藏的知识内化,形成有益的心理模型,比直接获取容易过时的显性知识更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开发自身潜能,在竞争过程中不断积累、磨炼,培养自身的隐性知识。

    三、隐性知识习得地教师支持策略

    (一)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满堂灌”“一言堂”是不被教育学者认可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学生疲于听课,缺乏自主思考。因此,教师需改变当下“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1.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在小学课堂中视学生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并不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发现与习得。想要让学生充分领悟与习得隐性知识,并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逐步引导学生开发自身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动脑,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自己的内隐知识。

    2.选择合适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可以系统地整合零散的显性知识让学生迅速习得,而潜藏的隐性知识在学生不断进行认知活动中产生,但它不易被感知与表述,并且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因此,基于原有的教學基础,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能力、激发潜能,发现并习得潜藏的隐性知识。

    (二)推动“实践教学”

    隐性知识的习得不仅依赖于阅读或听课,还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便其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使相关的知识真正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中。

    1.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在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下,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小学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模块化教学措施,每一个模块都需设定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时安排以及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把握每个课程相关的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如何用文字将潜藏隐性知识外显化,让学生感悟并习得隐性知识。

    2.实践教学方法选择。小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可以依据课程的性质选择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设定一个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情境条件,让学生尝试解题过程,进入了解新知识的情境中,学习并会应用与巩固新知识。而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尝试实践教学法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系统有序地展开教学。因此,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将会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悟与习得隐性知识。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发现,关于学生有效学习能力的评价仍然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采用“优评、差评”的评价方式,以此来区分学优生与学困生,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差生和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产生了中性甚至负面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相当不利。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提升等因素,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同,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开发自身潜藏的隐性知识并懂得将隐性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践行“因材施教”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知识掌握程度的大小,或是由于环境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隐性知识的差异,有目的地践行“因材施教”,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层次化。面对学生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与产生差异的因素,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潜藏的资源来进行开发和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与他人身上所隐藏的隐性知识,并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的环境。二是课程练习层次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师应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隐性知识直接转换为显性知识,或将难以习得与表述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更易掌握与发展的隐性知识,让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网络学习中的隐性知识转科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1.

    [2]刘历华.尝试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06).

    (责编? 杨? 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