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功能对等理论下委婉语的翻译
范文

    ◆摘? 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交际過程中的重要手段。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委婉语的翻译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四个层面对委婉语的翻译进行探析,为今后委婉语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委婉语;翻译

    1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往往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随着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委婉语的翻译势必越来越重要,我国学者如余胜映(2012)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翻译,马妮(2019)等人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对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而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其应用到委婉语的翻译当中,提高委婉语翻译的质量,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译文和原文的反应一致,从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2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可行性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根据翻译的本质,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即“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目的语读者对目的语的反应基本上等值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注重于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关注读者的反应,认为翻译是以接受者为服务对象。奈达还指出,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含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所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的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①词汇对等;②句法对等;③篇章对等;④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可能掩藏原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方面作为原则,在目的语中准确地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之后得到了许多翻译家的认可,也成功地指导了《圣经》的翻译,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委婉语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传达某个语义,更是为了利用其语用功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委婉语的翻译是可行的。

    3.委婉语

    3.1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系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好的说法)。人们往往不愿直接提起使人难堪或不愉快的事物,而是用间接的、婉转的话说出来,这些话就是委婉语。当人们遇到必须提及被社会禁止说出的某些事物时,要用另外一些词语去暗示或代替它们,这些词也叫委婉语。

    3.2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可分为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风格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的。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的。比如,在英文中人们会避讳直呼上帝(God)的名字,而是衍生出了“Gosh”“My goodness”等委婉的表达,以此减弱禁忌语的语气强度。所谓风格委婉语,实际上是恭维话和溢美之词,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表示礼貌,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需求。事实上,风格委婉语很大一部分是故弄玄虚的“欺人之语”(doublespeak)和文过饰非的“化妆词”(cosmetic words),多在法律、政治和商业用语中出现。例如Patagonian toothfish(巴塔哥尼亚齿鱼)听起来很瘆人,但后来有老板把它改成了Chilean sea bass(智利黑鲈)这一委婉的名字便能大卖。

    4.功能对等理论下委婉语的翻译

    4.1词汇对等

    词汇的功能对等即词汇意义上实现对等,由于英汉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词义缺失或者词义不对应等现象,译者需要找到最符合原文所表达意义的词汇来达到意义对等。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传神达意并且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感受。

    例1:He has joined the majority and left without concern.

    他像其他很多人一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毫无顾虑地离开了。

    本例句中的“join the majority”意思是“加入到大多数人当中”,即生命和大多数人一样终了,是“死亡”的委婉说法。译者没有将“He has joined the majority”译成“他死了”,而是在目的语中找到与原语相对应的表达“他像其他很多人一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做到了词汇层面上的对等。

    例2:He knew that he came in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and that he would go to meet his Maker with empty hands.

    他知道他是一无所有的来到世上,也将会两手空空的离开人间。

    该例句中大写的“Maker”为造物主的意思,“go to meet ones Maker”是指去见造物主了。译者在目的语中找到与原语相对应的表达“他离开人间了”,而没有直接译成“他死了”,委婉地表达了“死亡”之意,在词汇层面上达到了对等之意。

    4.2句法对等

    从句法层面来看,英语重形合多长句,汉语重意合多短句,英语多为无灵主语句,汉语多为有灵主语句。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原文的句法结构,再现原文的意义。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句子结构有所不同,如果保留原结构可能会造成歧义,所以译者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或者增加词语使得句子通顺流畅。

    例3:Heres a good man. A handsome man. Wealthy a diamond on a velvet cushion laid at your feet!

    他是个大好人,又是美男子,难得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本例句摘自《治愈者》(The Healer),原句为无灵主语句,译者在翻译时给译文增加了主语“他”,使得行文流畅,符合目的语在句法上的用法。原句中的“diamond”(钻石)、“velvet”(丝绒)、“cushion”(垫子)都为难得之物,译者将其委婉地译成了“难得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意为“可观而不可得”,委婉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

    4.3篇章对等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译者在进行篇章分析的时候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而是要先具体分析语言的上下文,判断它在语境中表明的功能和意义,再进行语义的翻译转换。

    例4: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

    Xi-feng sat silent for some time with lowered head, “Theres no hope, is there? Youll have to start getting things ready for the end.” “The only thing we havent yet got is the right timber for the you know what. But were looking around all the time.”(霍克斯譯)

    该例句摘自《红楼梦》第十一回,根据上下文可知,这是凤姐去宁府探望病危的秦氏后和尤氏的一段对话,她们见秦氏命不久矣所以就私下谈论要提前准备好后事。原句中的“后事”是葬礼的委婉语,“那件东西”是棺材的委婉表达,译者分析这两个词在原文语境中的意义与功能,分别将其译为“for the end”和“the right timber”,较为恰当地传达了原文篇章的意图,而没有将原文所指代之物明确译出,坚持了原文的委婉之意。

    4.4文体对等

    因为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表明其蕴涵的文化因素也不同。译者只有在同时掌握原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特征,考虑两种文化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原语风格的翻译作品。

    例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许渊冲译)

    本诗句摘自杜甫的《春望》,译者在翻译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的古诗时,除了再现诗的内涵、风格、文化特色外,还需考虑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因素。译者将“花”和“鸟”作为句子的主语,过去分词短语和现在分词作状语,借花和鸟委婉地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痛苦,使目的语读者可以体会到原语的文化风格,做到了文体层面上的对等。

    例6:几会见戴了绿头巾的人会走好运的?

    Who had ever heard of a betrayed husband being lucky?

    该例句摘自《子夜》,在中国古代,娼夫以绿巾裹头,后以“戴绿头巾”婉称娼夫和妻子有了外遇,但在西方,绿头巾并没有这个意思。考虑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不同的文化因素,译者将“戴了绿头巾的人”委婉地译成“a betrayed husband”,而没有直译为“the man with green scarf”,这能使读者明白原语的含义。

    5结论

    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作为跨文化交际有效媒介的英汉委婉语的翻译不可或缺。然而前人多是从语用或修辞角度出发来研究委婉语翻译,却少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对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可得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委婉语,能将原语言特有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译语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E.A.,&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刘弘玮.“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J].宜春学院学报,2009,5:64-66.

    [3]胡翩翩.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委婉语的汉译[J].文学教育(上),2020,8:124-126.

    [4]李瑜.英语中的传统委婉语和风格委婉语[J].黄山学院学报,2004,5:106-108.

    [5]徐晨.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翻译策略探析[J].智库时代,2020,7:234-235+252.

    作者简介

    刘紫柔(2000.06—),女,汉族,浙江丽水人,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汉翻译.

    基金项目:2020年度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创新训练类型项目《功能对等理论下委婉语的翻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