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女性自残行为在剧作中的使用
范文

    ◆摘? 要:在目前的电影研究领域中,对于自残行为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但自残桥段在电影中的运用却不少,为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本文以《死亡解剖》、《钢琴教师》、《漂流欲室》三部影片中的女性自残行为进行浅析。在不同章节中通过拉康精神分析、sadomasochism文化、“留白”文学艺术形作为手段、以自残行为片段作为出发点和事例引出作者对于电影文本的解读,抛砖引玉为大众分析带有自残行为的剧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自残;性虐;拉康精神分析;身体

    1前言

    自残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认为是患有精神上的障碍,目前,在心理学上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分析自残心理,但弗洛伊德认为“暴力是一种 纯生物渴求安息的要求,是想摆脱‘有机体生存痛苦的一种本能,以期归返到原始无机体的纯粹的永恒、毫无紧张的状态中去。按照这种人类本能学说的观点,自我毁灭是人的原始天性。”[1]所以对于剖析和表现人性的电影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到自残的表演设计。在电影情節中的运用,始终离不开两个字“欲望”。在电影的自残桥段中,自残者通常在前情中透露出对某种情感的渴求,自残的方式正是发泄、满足他们的欲望。

    2《漂流欲室》

    在这部作品中,金基德将自残行为的演绎表现到了极致,将血淋淋的占有摆在了台面。哑女爱上了逃犯,她无法无动于衷地看着心爱的男人离开,所以她将逃犯曾吞咽过的鱼钩刺入自己的下体,或许是为了挽留,或许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绝望,她发出了影片中唯一一句的台词——尖叫。齐泽克认为,有两种基本回应创伤的方式:一种是超我的方式,另一种是行动的方式。[2]我个人更倾向于哑女正是通过行动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创伤,爱人远去的痛苦和绝望的内心疼痛让她只能使用这样极端的生理性自虐带来的疼痛去缓解。爱让人产生了残暴的意识,在对自己施暴与受暴的整个过程中,原始的悸动和激情又被再次迸发,而激情又唤醒了爱,人的欲望就在这个逃不出的旋涡中无限漂流。

    从美学意义来看,这个片段也十分值得分析。首先是性与爱,哑女将鱼钩刺入下体是非常直白病态的性行为,但根据前情交代这鱼钩是曾被逃犯吞咽过的,这一前提便给这血淋淋的画面套上了一层旖旎。哑女的这个自残行为是她单方面地把两人的关系从性伴侣到爱侣间的最后一层关系打破,对哑女而言这样的方式爱人的体液可以和自己的血液融合,将自己和爱人融为一体。第二个是“陌生化”效果,在这一段情节中,金基德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艺术手段,将哑女插入、拔出鱼钩的情节拍摄得不平常,目的就是把理性从观众的思维中抽离,当观众只通过纯情感去对这血腥的画面进行感受的时候不但神经紧绷,还仿佛能从自己的身体上共情到她身体的被切割感、共情到她的绝望与爱。第三个是建立在前两个美学现象上出现的宗教仪式感。一位信徒、一个信仰、一个连接信徒与信仰的物件,只要有这三样东西的存在就可以形成一次宗教仪式。在《漂流欲室》中,罪犯给予她的爱对于哑女而言就是信仰一样的存在她无法割舍和离开,鱼钩则是连接她和罪犯的“圣器”,她将鱼钩插入下体后带出了鲜血便完成了一次简易的爱的献祭。除了血腥与旖旎,这份情感还有神圣感蕴含在其中,罪犯是哑女的救赎,哑女愿意为了他感受疼痛甚至付出生命。但显然,罪犯对哑女的情感并不和她的爱是一个量级,这也是我前面采用“单方面”以形容两人关系改变过程的原因。

    3《钢琴教师》

    在《漂流欲室》和《死亡解剖》中女性的自残行为或多或少都带有着博取怜惜的情感,唯独在《钢琴教师》里,艾丽卡的自残仅仅是为了自我满足和爱。这也和她的经历相关。艾丽卡长期以来活在母亲的掌控之中压抑着自己的性欲,她的身体的本能让她渴望着男性,母亲的管教让她畏惧和躲避着男性,但对男性的不理解以及性欲强烈的渴望又让她“无视”男性,“无视”指的是艾丽卡并不在意男性的体验和感受,她只在意自己在这段行为中能否获得快乐。在这三种情感的交织之下,艾丽卡无法从男性那里获得世俗那般的性和爱的结局是可以被预见的。

    剧中最为直白的自虐行为是艾丽卡坐在浴缸边,用小刀划开自己的下体让血流出来。这是她绝经后希望在自己下体能看到血液流出,让她可以假装自己还在年轻,还可以使用卫生巾。正如心理研究指出:疼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认知功能上,注意和记忆受到的影响最大[3]。疼痛对注意的持续性和选择性都有影响,疼痛的个体会产生偏向注意,例如会更加注意负性信息并进行回避[4]。当她感受到疼痛的时候,她的注意力和记忆的重点便可以短暂地离开现实,她也可以回避掉自己身体衰老这一负性信息。这一功能我觉得对于前文的《漂流欲室》也同样适用。

    除了直接的自虐,艾丽卡所追求的性虐其实也是她自虐的一种形式,因为这是她向华特要求的。艾丽卡对于情感和性的探索以及渴望是《钢琴教师》的脉络和所有事件的动因。母亲带来的压迫和限制,让她迫切渴望有一种只属于她的、不会被剥夺又可以反叛母亲的东西。

    一开始她追求原始本能的爱,但通过闻着别人手淫后擦拭精液的纸巾的同时观看色情影片以及偷窥车内他人做爱而获得高潮之后,她发现性高潮是可以被分享的,即使自己获得了性的爱也不仅仅是只属于她的。后来随着华特在她生活中的初步介入,她开始追求世俗的、最平凡普通的爱,但她从华特照顾自己的钢琴学生中发现这种爱爱或者说关心爱护也是可以被分享的,是很多人可以一起拥有的。所以最后她选择了疼痛,希望华特可以性虐待她,因为只有疼痛这种表现形式是直接作用在她身上的,由华特主导的性虐是不会被他人共享的、只属于她自己的。

    而为什么她接受甚至自己要求性虐,却在被强暴后选择自我了断,我觉得是这两个事件之间的主导对象不同。虽然二者都给她带来的疼痛,性虐的主导权却是掌握在她手上的。在sadomasochism文化中,Masochism反而占据的是对于这一次性虐的绝对控制权,而不是外界通常认为的Sadism占主导,因为当Masochism要求停止时,不论Sadism的状态如何都必须停止行为,sadomasochism文化中几乎所有公认的规则都是由受虐方来制定的,所以艾丽卡提出希望获得的性虐依然是符合她的性格的。被强暴却不同,强暴这个动作的发起者是华特,艾丽卡只是被动承受,对于艾丽卡而言,性与爱是她追求的可以反抗母亲统治的行为,但在强暴过程中,她的身体再一次被他人所统治,艾丽卡对于华特的仇恨不止因为自己的贞洁,更在于华特毁灭了她对性与爱的主导幻想和反抗幻想。当艾丽卡拿着尖刀捅向自己时,我不愿意理解为是她的羞愤和绝望使她做出这个行为,这也许是这位骄傲的、带着反抗的女钢琴教师,为了获得自己身体统治权的最后一次抗争。

    4《死亡解剖》

    《死亡解剖》中的自虐形式相较于前面两部片中来得朴实得多,郁美的自残行为只是掐自己的脖子,“性与手段的密切关系,即把身体看作一种私人的满足和效用最大化的机器”[5]郁美的掐脖子行为,正是把身体当做满足她自己需求的工具而引发的动作。

    郁美希望通过这个动作获得高木的爱。郁美显然察觉到了高木对这具女尸不同寻常的感情,而这感情正是她所一直在追求的高木的爱。当她掐自己的脖子,她也有概率成为这样一具冰冷的尸体,掐脖子的动作运用死亡这一概率事件把郁美和优子链接起来了,同时也向高木传达着一种暗示讯号——我也可以成为她的替代品。显然这次的行为暗示是成功的,随即高木在幻象中就将优子的行为动作代入到了郁美身上。需要承认的是,代替幻想的初始动作掐脖子虽然是由郁美发起的,但形成影响的根本原因是高木自己的潜意识,高木意识到了逝去的优子不可能再回来,他想要重新拥有优子所能做的事情只有“将自己依然完全拥有的事物变成它”,所以即使是高木同郁美做爱,他精神状态也依然是处于幻想之中的。

    同一影片中同样类型动作的背后,潜藏的逻辑应该是一样的。高木因在优子离世后而陷入忧郁,排解他忧郁的是他一次次地对优子生前的动作进行搬演式的重复,以此修复自己的创伤。郁美在片中的“掐脖子”行为,与高木的搬演式行为十分相近,创伤后应激反应中的“创伤再体验”也可以佐证她此前曾收到过创伤,这让人不禁会去深究“她到底受过什么创伤”才能使她在无法解剖尸体以及发现高木不愛她的时候都选择自虐?又是为什么选择掐脖子这种行为?对于郁美创伤经历的空缺,我认为正巧符合了“留白”艺术,安德烈·巴赞蹭指出“电影是一门艺术语言”,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艺术在电影中也同样适用。留白第一是给观众留下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掐脖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丰富含义的行为,它涉及了死亡的冲动、带有威胁意味还被运用在性虐之中,观众可以结合文本透露出的背景故事对郁美这个角色做出独特的解读。其二,当一个故事整体都十分完整、其余人物的塑造也丰满时,留白下的地方往往更加引人注目,也不出意外是导演希望观众们所在意的地方,郁美最后将高木从自我的幻想中拖拽出来,显然不该是个背景空白的普通工具型人物,所以我认为她的创伤在剧中呈现空白是为了映射高木的创伤——优子,其实也是空白或称为虚幻,高木最大的创伤其实是他在一次次的搬演行为中虚构出来的优子的幻灭,而他真正见到女友尸体时,死亡和被解剖的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

    5结语

    通过三部影片的分析和对比,自虐行为在影片中承载着一些独有的含义,但归根结底其使用大多是作为剧情、人物构建的辅助,产生自虐行为也为遭受巨大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这点与弗洛伊德的想法不谋而合。但聚焦于“女性”这一特征上,女性的自虐行为依然带有着向伴侣示弱的情绪,而男性的自虐行为在影片中通常不会拥有这种含义,“男强女弱”这一存在许久的固定思维即使是在自残这个人人平等、只由自我意识左右的行为面前依然延续着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艾布拉姆森.弗洛伊德爱欲论:自由及其限度[M],陆杰荣、顾舂明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39.

    [2]斯拉沃热·齐泽克.欢迎米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M].季广茂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164.

    [3]Lee,D. M., Pendleton,N., Tajar, A., O'Neill, T. W,O'Connor,D.B.,Bartfai,G., & Giwercman,A.(2010). Chronic widespread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slower cognitive processing speed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European men.Pain, 151(1),30-36.

    [4]Sharpe,L., Dear,B.F.,& Schrleber,L. (2009).Attentional biases in chronic pain associated withrheumatoid arthritis:Hypervigilance or difficulties disengaging ? Journal of Pain,1 0(3), 329-335.

    [5]斯拉沃热·齐泽克.事件[M].王师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113.

    作者简介

    郑淇(1999.10—),女,福建省福州人,福州市闽侯县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闽台合作)专业2018级本科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