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鼠疫的流行、实验室检验及预防 |
范文 | 李玉棠 【摘 要】:2019年11月14日,由于认为吃野味健康,一位男士剝食一只野兔而发生1例锡盟镶黄旗人间鼠疫案例。敲响健康的警钟,也引起人们的一度恐慌,其实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需重视但无需恐慌。鼠疫的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检验结果是鼠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将工作中检验及预防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流行病;传染性;检验学;预防性 鼠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而发病。被《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甲类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疫源地的鼠类、旱獭等啮齿动物。镶黄旗是历史上的达乌尔黄鼠和长爪沙土鼠两型菌的鼠间鼠疫自然疫源地,从1955年至2019年间,本地区发现鼠间鼠疫共20年79次,(有的年发现2-3次),共判定染疫动物371只,判定疫蚤251匹,34组。鼠间疫点分布全旗27个嘎查,疫源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①。近年来,新的疫源地不断被发现,疫源地面积不断扩大,人间鼠疫时有发生。由于人群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动不断增加,鼠疫对人类的威胁日趋严重。 1 流行病学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鼠疫自然疫源在我国分11个类型:⑴达乌尔黄鼠鼠疫是松辽平原自然疫源;⑵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是青藏高原自然疫源;⑶长爪沙鼠鼠疫是内蒙古高原自然疫源;⑷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是天山自然疫源;⑸长尾旱獭鼠疫是帕米尔高原自然疫源;⑹布氏田鼠鼠疫锡林郭勒高原自然疫源;⑺阿拉善黄鼠鼠疫是甘宁黄土高原自然疫源;⑻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是滇西自然疫源;⑼蒙古旱獭鼠疫呼伦贝尔高原自然疫源;⑽青海天鼠鼠疫是青藏高原自然疫源;⑾黄胸鼠鼠疫是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自然疫源。 1.1 传染源地: 1.1.1 感染鼠疫菌的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菌的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啮齿类(其中鼠类、野兔等)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狐狸、狼等野生食肉类动物,黄羊等野生偶蹄动物,猫、犬等家养动物。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约有100多万平方公里(疫源地全国15%②的国土面积),主要宿主有13种。 1.1.2 感染鼠疫菌的鼠疫患者。最主要的是肺鼠疫的患者,具有最强的传染性。败血症型的鼠疫患者、腺鼠疫发生破溃的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1.2 传播的途径 1.2.1 疫蚤叮咬传播:人被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将鼠疫菌传染给人。疫蚤叮咬是人间鼠疫的首发病例较多。 1.2.2 直接的接触传播:人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多种方式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通过破损的皮肤及粘膜而被感染。 1.2.3 飞沫的传播:肺鼠疫的患者、染疫的动物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大都含有多量的鼠疫菌,通过呼吸、咳嗽等各种方式将鼠疫菌排到周围空气当中,造成鼠疫菌的传播。 1.2.4 实验室的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自身防护不当、操作不规格和实验室突发意外事故,可经过吸入、锐器刺伤等各种途径感染鼠疫菌。 1.3 易感人群 人类对鼠疫菌没有天然免疫力,普遍易感。 2 临床表现 鼠疫病人的临床表现因鼠疫类型不同表现不同,鼠疫病人潜伏期大多数2~3天(或1~6天)但是个别病例可为8~9天。典型病例突然发烧、外周血液WBC增高。 2.1 腺鼠疫 最多见的临床类型是腺鼠疫。主要特点是淋巴结肿大。一般在发病1~2天内出现,可发生在被侵犯任何部位的淋巴结,多见于腹股沟内、腋下、颈部。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性肿大,大小不均匀,坚硬的质地,剧烈地疼痛,粘连皮下组织,没有移动性,周围组织出现充血、出血。 2.2 肺鼠疫 因为感染的途径不一样,肺鼠疫被为原发性的、继发性的。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寒战、高烧、体温可达40℃~41℃,呼吸频率急剧增快。患病初期表现为干咳,继之频繁,咳出痰液稀薄、有血性泡沫、痰中混血也可能是纯血。 2.3 败血症型鼠疫 是目前为止最凶险,死率极高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烧、剧烈的头痛、神志不清晰、皮肤等多处出血。 2.4 其它类型鼠疫 有肠鼠疫、、眼鼠疫和皮肤鼠疫等,一般少见。 3 实验室的检查 3.1 常规的检查 3.1.1 血常规:外周血液中WBC总数升高,一般大于(20~30)x109,中性粒细胞较多,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 3.1.2 尿常规:能看到尿蛋白和血尿,RBC、WBC、细胞管型在尿沉渣中可见。 3.1.3 便常规:大便潜血呈阳性。 3.1.4 凝血功能:弥慢性血管内凝血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短期出现的症状,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也延长。 3.2 病原学的检查 3.2.1 鼠疫菌培养及分离噬菌体裂解的试验。阳性菌出现噬菌斑。 3.2.2 PCR也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鼠疫特异性基因。 3.3 抗原的检查 3.3.1 RHIA也称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用来检测鼠疫F1抗原。 3.3.2 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用来检测鼠疫F1抗原。 3.3.3 ELISA也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来检测鼠疫F1抗原。 3.4 抗体的检查 3.4.1 HIA也称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用作检测鼠疫F1抗体。 3.4.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作检测鼠疫F1抗体。 4 鼠疫的预防 4.1 控制好传染源大力的开展灭鼠运动,做好鼠疫的控制工作,避免接触野生的动物;对疑似或确诊的鼠疫病例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并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 4.2 切断传播的途径彻底消灭跳蚤,避免跳蚤的叮咬;不接触疫区内的动物。 4.3 疫区要实行“三报三不”的制度 4.3.1 “三报” 报告发现的病(死)鼠或其它病(死)的动物;报告发现的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发现原不明因的突然死亡的病人。 4.3.2 “三不” 不要接触、不能剥食病(死)野兔及其它病(死)的动物;不要在疫区鼠洞周围坐卧、玩耍,避免跳蚤叮咬;不要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家中探视或护理。 4.4 大力开展卫生教育:宣传方式可多样化,内容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参考文献 邵奎东,丛显斌,吕景生.鼠疫检验技术概述[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1):27-29. 杨瑞馥《基因组学揭开全球鼠疫传染病暴发规律,中国可能是发源地》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