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范文

    李明芹

    

    【摘 要】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慢跑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VAS评分及ODI得分和核心肌力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核心肌力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运动对慢性腰痛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对机体的核心肌肉力量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跑;悬吊运动;慢性腰痛;临床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 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主观感觉,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支持的下腰部疼痛总称,是神经、肌肉、骨骼三者紊乱的常见表现。随着老年人口增多、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生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占下腰痛发生率的85%以上[1],临床上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且无法通过客观检查确诊病因,因此难以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目前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用中医中药、冲击波、康复训练等方法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但多数保守治疗方案均笼统、粗略,不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特点。悬吊运动训练是目前核心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核心区的神经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增强核心区局部稳定肌群的肌肉收缩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腰痛患者分别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及慢跑训练,研究两组训练方式对慢性腰痛患者症状和核心肌力影响的异同,为慢性腰痛的运动康复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0-60岁;②腰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③无神经根性症状;④过去4周内未接受任何临床治疗;⑤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大于3分[2]。排除标准:①有腰部手术史;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椎体滑脱、脊柱结核、肿瘤、脊柱新鲜骨折以及其他椎体骨质破坏性疾病等引起的腰痛;③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和孕婦;④腰痛不能承受实验运动负荷,或者运动后症状明显加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2个月的慢跑运动训练:慢跑运动训练第一阶段(第一个月)慢跑时间30min,靶心率为60%-80%最大心率;第二阶段(第二个月)慢跑时间40min,靶心率为70%-80%最大心率。

    1.2.2 观察组 接受2个月的悬吊运动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腰、腹肌骨盆部肌群为主,共4组动作,第一阶段每周进行3次训练,持续进行1个月,每组动作进行10次的重复,进行下一组动作时休息3min;第二阶段每周进行4次训练,持续进行1个月,每组动作进行15次的重复,进行下一组动作时休息3min,若存在不能连续完成的情况,可给予休息。

    1.3 观察指标 疼痛评估: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感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腰痛功能障碍:通过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共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计为0-5分,0分为无,5分为最重,总得分越高,表明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的形式表示;VAS评分及ODI得分和核心肌力情况为计量资料,其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的形式表示;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核心肌力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腰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认为腰痛持续时间不足12周的为亚急性腰痛,腰痛症状持续时间在12周以上为慢性腰痛[3]。通常特异性的下腰痛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抗炎症治疗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式干预后,可有效治愈或缓解。但多数腰痛患者的病因难以明确,患者接受CT、X线等检查均未存在阳性情况。慢性腰痛患者大多为非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是指非特异性病理因素所引起的腰痛,即除马尾症状、骨折、神经根性炎症、肿瘤等疾病外其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慢性腰痛病因较为复杂,其中腰椎的动静脉稳定系统破坏,不能正常承载腰椎上的负荷,在发病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故在治疗慢性腰痛的同时应兼顾腰椎核心肌群及椎体、韧带、小关节等静态系统的稳定,不然达不到理想效果,且易复发。

    悬吊训练是根据现代康复理论发展而来的训练技术,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度、牵引、关节稳定性等训练,其特点是通过将身体某些部位悬挂在悬吊系统上,让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去完成动作,将闭链动作赋予开链动作的训练效果,该种训练方式不仅可刺激整体原动肌、局部稳定肌等肌群,而且刺激更有力,还能激活和增强本体感觉,达到增加局部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核心肌力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悬吊运动对慢性腰痛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对机体的核心肌肉力量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李阔,张春艳,刘炎.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个体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6):188-190.

    谢卫东.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悬吊训练的临床应用[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4):319-320.

    李雯燕,武俊英. 体外冲击波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8):14-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