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情境载体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言说 |
范文 | 曹军利 《中国考试评价标准》明确提出高考语文命题以情境为载体,在相关阐述中,“要求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引导下,在开放性的综合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造性的结果或结论”,这正与2015年以来高考命题实践中呈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精髓高度吻合,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再次成为2020年作文备考的重点。 基于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和Pica等人“任务语言教学法”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在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借鉴了原体系拼板式、决定式、交换意见式、信息差写作、解决问题式五类任务形式,增加明确的写作驱动任务,形成六种题型,并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精彩呈现。 第一种,拼板式写作任务。拼板式写作,即试题情境要求学生围绕一个目标明确的写作任务而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给出12个词语,要求学生任选2~3个词语,发现关联,确立主题,展开写作,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多元的材料中辨析发现内在关联,倾向于多元选择与有机相关联哲理表达,指向关联性写作。 第二种,决定式写作任务。试题情境呈现的往往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可能有多个结果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要求考生对女儿告父亲高速公路上打电话事件及相关处理、多种反应的事实写信表明态度、发表看法即属于此类。此类题目指向思辨性写作,体现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公正说理,其价值观导向明显。 第三种,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题目情境提供一个具有可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可充分发表意见,但不必达成一致,这种写作侧重分析性写作,以满足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论证。如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中三位风采人物的评选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四种,信息差写作任务。试题情境给两个或两组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写作方必须协商或想象以探清对方的信息,完成相关任务。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要求现在18岁的学生给2035年18岁的青年写一篇文章,就需要考生立足眼前,畅想18年后情形,弥补信息差,当然这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想象力及推理能力。 第五种,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广义地说,所有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是解决问题式写作;狭义地讲,特指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情境,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比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要求针对学生中不重视劳动的现象,围绕“热爱劳动”发表演讲并提出建议。再如2020年高考模拟题要求考生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就手机能否进校园的问题撰写会议发言稿,发表看法,提出方案。这种写作,为着实际应用的目的达成而写作,属于实用性写作,同时具有说服性写作特质,是基于交际情境的说服。 除以上形式之外,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还出现了超市式群任务题型,在“强国有我,青春接力”母题下设计了五个拼板任务供学生任选一个完成,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相信,在《中国考试评价标准》明确提出情境载体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会有更精彩的呈现。 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呢?笔者以为,不论题目以哪种任务形式呈现,只要是基于情境的写作任务,教师就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首先,强化实用意识,落实实用文写作指导。真实情境载体下的驱动任务,往往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因此,实用文体常常成为试题标配,诸如演讲稿、会议发言稿、书信、建议书、申请书、开(闭)幕词等常见实用文体的文体特征及格式的学习,既是语用“得体”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写作任务的必备知识。 其次,强化综合意识,构建以论述能力为主、兼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表达体系。与传统的文体写作观念不同,任务驱动作文更强调根据实际情境表达的需要,灵活调动议论、说明、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完成交际任务,这必然对以往按文体模板套路出牌的作文训练形式提出挑战。再者,即便题目明确提出“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提出建议”要求,倾向于议论文体写作,也要综合议论和实用,做到内容和形式的融合。 第三,强化创新意识,培养通过整合写作要素来完成崭新情境任务的意识。高考作为国家级别的选拔性考试,在继承和创新的大道上前行,生活情境有多么丰富,试题形式就有多么精彩。文无定法而教学有法,用心的教师要在研究作文规律、在思维训练上下功夫;而训练有素的学生总能在陌生的题目中发现熟悉的因子,调动、整合已有经验完成挑战性的任务。 第四,强化基础意识,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作文基本功。正是由于情境考查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所以尤其需要我们夯实写作基本功,词汇、句法、章法、文体、材料、思辨、審题、谋篇布局,都要训练到位。基础扎实加之思维灵活、视野开阔、积累丰富、价值观正确,好文章产生的概率才会变大。 在实际训练评价中,可遵循一个公式:任务驱动型情境作文=实用文的得体 + 论述文的思路+ 文学文的笔法。 所谓“实用文的得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当题目明确提出实用文体要求时(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Ⅱ卷作文题目),文章格式和内容要到位地体现所要求文体的特征,做到文体得体。二是指试题没有明确提出文体要求,这时要充分考虑试题情境对写作对象、目的的潜在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文体,做到文体和语体的得体。比如2017年驱动任务是写文章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选择用第二人称写解说词或如钱锺书先生《谈中国诗》那样的笔调写论述文都是很好的选择。总之,根据写作任务,选择适合情境的文体、语体,到位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任务驱动作文的要求,也是作文命题改革的方向。 所谓“论述文的思路”,并不是说所有文章都要写成议论文,而是指情境作文一般遵循“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什么样)”的内在思绪,而这正是议论文的思路特征。任务驱动作文终究是指向任务的完成的,而完成任务遵循的逻辑思维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一般又建立在分析和认识问题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而言,训练思维,正是写作的核心目的之一。 至于“文学文的笔法”,指能够有意境地、有文采地完成任务,当然这是在得体前提之下的高级要求。在这个公式的三个构成要素中,“实用文的得体”是基本要求,“论述文的思路”是核心要求,而“文学文的笔法”则属高级要求,指向文学素养突出的文章。语文素养优秀的学生总是善于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运用写作能力,完满地完成情境规定的驱动任务。至于三者占比则因题因人而异,重在实际效果。 总之,以设置真实情境、指向运用写作能力解决实际交际问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要求,能高信度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是适应时代人才需要的作文命题形式。把握以上特质,潜心研究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望迎来高效的春天。 (山西省实验中学;03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