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在农村小学如何上好“圆的认识” |
范文 | 张维 【摘要】“圆的认识”已成为小学数学公开课中最常见的课题之一.笔者亲临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现场,也从视频上学习张齐华、华应龙等专家关于“圆的认识”的教与学,受益匪浅.教师是故事的开始、发生、发展至结束的引领者,同时学生成了讲故事的主人,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下课后学生意犹未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欲望甚是强烈;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见解逐步浅谈农村小学如何上好“圆的认识”. 【关键词】“圆的认识”;小学数学;农村教育 教学伊始我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个图形与众不同,为什么?学生能说出圆与其他图形不一样,可原因学生不知从何谈起.还有这些例子:圆规是用什么来定点,什么来定距的;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把你画圆的体会给大家说说;什么是定点,什么是定距…… 在这些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反应都很木讷,表现积极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课后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中,同时也向颇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同行们请教,经过大家分析、讨论,于是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有把自己拉到和学生同一位置——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导致问题的设置不恰当.以下教学方法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善于列举实例举一反三 拿刚开始的例子来说,应改为:先出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介绍课题圆,什么是圆?生思考后,教师给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有圆形?”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的面、光碟的面、钟面、车轮的表面等,这些物体的面都有圆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再让学生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次体验到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可谓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这样在比较异同点的过程中,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认知矛盾,为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充分的孕伏,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上升螺旋式发展. 二、善于利用课堂提问引出问题所在 如,在教学画圆的方法时,我先引出问题,“其他的平面图形我们都可以用直尺画出,圆可以用直尺画吗?那我们怎么画圆?”让学生都认识到无法用直尺画出圆,主动过渡到要借助其他工具来画圆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个圆,学生可能会用硬币、尺子中的圆来画.然后又抛出疑惑:利用之前的工具我们只能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如果教师想要画一个小一点或更大些的圆,感觉就力不从心了,顺其自然地引入圆规并介绍圆规,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再让学生观察教师画圆的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画圆的三步:定点、定长、旋转). 三、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知识面较狭窄,主动交流的愿望不够强,能带头在课堂上说话的学生微乎其微,更不要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进行.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为此,就要积极创设宽松的教与学的情境,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特定的氛围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感而发,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人入胜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前,他们对圆就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教师布置买圆规,学生们买了拿到手后就开始摆弄了,进而有的学生能用圆规流畅画圆,有的学生还磕磕碰碰,或有“经验”之谈或有困惑之处.其实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与学资源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先前经验”进行解释、说明和共同验证,可以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善和科学.“先前经验”稍缺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参与研究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这种差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在画圆时圆心是一个定点,不能移动,半径是定长,不能变化. 五、小组讨论整合提高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探究活动的空间,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运用新知.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互为补充,可谓是自主探索的延续,自主展开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新认知结构,“分享与发现”就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六、结 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認识到“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太多,有舍才有得,让我们的数学卸去浓妆,还其自然清新的本色;让我们自己放低姿态,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让扎实高效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施光明.学校德育新探例[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