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政治文本中群众语言的翻译研究 |
范文 | 徐志凤 尹晓丹 内容摘要:群众语言来自于群众并广泛流行于群众中间。政治文本中使用群众语言能有效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促进群众对政策方针的理解与实行。在翻译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法、释义法、套译法等多种方法。政治文本有其权威性与特殊性,要求译者在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的形式,但若采用原文的形式会给译文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译者就要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来重新选择译文的形式。 关键词:群众语言 政治文本 翻译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非常注意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学习并使用群众语言是我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在政治语言上的表达。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不仅可以通俗且生动地阐述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还能展现领导人风格乃至政党风格,甚至还能传递国家文化和民族特色,因此翻译好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对我国的对外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 群众语言来自于群众并广泛流行于群众中间,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长久的使用中固定了的熟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内容丰富而形式精炼;二是人民群众的日常语言,俗称“大白话”,贴近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群眾语言通俗朴实、丰富多样、亲切自然、生动鲜活、极具表现力而又含义深刻,在面向大众的政治文本中使用群众语言,一可以使群众感觉亲切熟悉,从而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二能使文本内容浅显易懂,从而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党的治党治国理念等;三是使政治文本符合人民群众的表达及接受习惯,从而引发人们思考,更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行。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在政府工作报告等政治文本中使用群众语言,作为榜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使用了非常多的群众语言,形式也多种多样:或引用谚语、歇后语,或用打比方的方式说明事理,或采用话家常式的亲切表达。有些群众语言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说明群众语言在宣传我党治党治国理念时具有重要作用。 二.政治文本中群众语言的翻译 政治文本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政治体制、政策方针的重要渠道,因此政治文本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至关重要。政治文本的权威性与重要性往往要求译者将忠实原文奉为第一原则,不仅要准确传递原文内容,还要尽可能地保留或贴近原文的形式。但我国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及浓厚的生活气息,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类似的表达,因此如何翻译好我国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群众语言的翻译为例探讨政治文本中群众语言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时,译者可采用直译法、释义法、套译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译者要灵活选择。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不采用转义的手法;在语言形式的处理上,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如语序转换)”(熊兵,2014:85),能够内容与形式兼顾。如: 例1:原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译文:Examine oneself in the mirror, straighten ones clothes and hat, take a bath, and treat ones disease. 其实若只直译这句话,英文读者会一头雾水,产生疑问:党风建设跟照镜子、正衣冠、洗澡、治病有什么关系呢?但原文下文对这四个短语分别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且沿用了这四种形象化的表述,并将其与内涵意义联系起来,不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这四个短语是党在作风建设上的总要求,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应该原样保留下来。因此,直译是最好的选择,既简洁明了又生动有趣,还再现了领导人的语言风格。 例2:原文: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译文:Good advice is jarring to the ear, just as good medicine is bitter to the tongue. 这句谚语说明的道理很容易为英语读者所理解,不需要意译,所以应尽量按照原文的形式来翻译,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因此,若将原文的形式照搬到译文中不会给信息的传递造成障碍,也不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时,应采用直译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及表达效果。此外,中国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直译更有利于中华文化及中国智慧的传播。 2.释义法 释义法关注的是原文的内容,也就是说,当原文的形式对于内容来说是一种束缚时,就舍弃形式,只保留内容,即“采用转义的手法处理原文的词汇意义及修辞”(熊兵, 2014: 85)。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释义法属于意译法。如: 例1:原文:有的(领导干部)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 译文:Some Party officials, heedless of the peoples wishes and the circumstances that apply in their locality, make casual decisions and empty promises. They blindly launch expensive projects, walk away when they fail, and leave behind an unresolved mess. 原文中,“脑袋”、“胸脯”、“屁股”都是身体部位,且位置从上到下,从侧面体现出某些领导干部上项目时高调开始,草草收尾甚至不收尾的恶劣行径。此外,“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与“拍屁股走人”三小句结构对称、节奏感强、郎朗上口。但是英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表达,而且在这里,“拍脑袋决策”指的是随意做出决策,“拍胸脯表态”指的是“开空头支票”,都含有贬义,字面上却并没有体现,读者需根据语境揣摩其含义。另外,“后遗症”是医学领域的术语,在这里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若不做详细解释,只将其按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可能会使英语读者产生误解。由于上述原因,在翻译这句话时,只能采用释义法,牺牲原文形式上的效果,对其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例2:原文:批评上级怕穿小鞋 译文:worries of suffering from retaliation for criticizing ones superiors “穿小鞋”是汉语中特有的表达,意思是“打击报复”,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形象表述,若直译为“wear small shoes”必定会使英文读者不知所云,若再加注释则是本末倒置,因为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才是重点,采用的语言手段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可采用释义法,舍弃形式,将意思翻译出来即可。 因此,虽然政治文本的特殊性要求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形式,但在翻译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时,若保留原文形式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加注又会使译文过长,且这些表达所采用的形式与原文的意思相比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译者可采用释义法,以传递原文信息为最高准则。 3.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相同意思的表达”(熊兵, 2014: 85),同样属于意译法。套译法的使用依据是不同语言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大致相同,因此虽然英汉两种语言有时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使用的意象不同,但说明的道理是相通的。如: 例1:原文:众人拾柴火焰高。 译文: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译文是一则英语谚语。可以看出,英汉两个谚语虽存在细微差别,但意思大致相同,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采用套译法并不会造成歧义,还更容易为英语读者所理解,更容易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因此上述译文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例2:原文:滴水可以穿石。 译文: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译文出自美国开国三杰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历书》,意思是“一点一点地砍伐,次数多了,大橡树也能被砍倒”,与中国成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能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还能增进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可。 因此,当译入语中存在与源语意思相同的固定表达时,在翻译时可直接套用这一表达。这样做一符合经济原则,二能使译入语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文,三能使译入语读者对原文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更有利于政治文本的传播。 三.结论 政治文本中的群众语言生动有趣、亲切自然、含蓄深刻,使读者易于了解、乐于接受。要在译文中达到同样的效果,就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当译入语中存在与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固定表达时,要使用套译法;在能保留原文形式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直译法;如果直译会影响读者理解,且原文的形式与意思相比不是很重要时,最好采用释义法。以上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译者要在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Xi Jinping.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4. [2]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03):82-88.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