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创”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汪杰君 王标 叶松 王新强 严春峰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展开的创新创业新时期,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多元化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探讨。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大专业小学科”的课程体系、深化“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深度及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对当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工程教育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政法[2017]4号)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国家各个层面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特别是围绕“互联网+”展开的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理应紧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求,加强自身改革与创新,积极主动的开展专业体系优化建设与改革,引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在科研、国防、工业、农业等各方面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光电信息技术所研究的领域,如光学显示、光信息记录与存储、光通信等已成为现代高科技及产业的重要支柱。结合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现有的培养体系中,大多着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工程技术人才,通常以第一课堂为主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学生培养口径较为统一,层次性较为一致,但也导致了学生后期发展定型,缺少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足。因此,如何在“双创”背景下,研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多元化教学体系建设做一探索。 一、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在工程教育專业通用标准中,要求具备明确的、可衡量的、公开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设置灵活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宽口径,真正做到把社会的需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来,做到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因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必须与时俱进,将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当中,构建全新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大专业小学科”的课程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科学技术一方面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而呈现高度分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各学科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而呈现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分化是综合化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是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必然促进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我们通过设置大专业小学科的课程结构体系来实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更是充分体现光、电和信息相结合的特点,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科学技术前沿的了解。为落实“大专业小学科”的教学体系,在平台建设上学院专门设置了光电信息类综合平台,为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科方向提供了共用一种专业基础平台;在小学科模块的设置上则根据社会需求,把大专业细化为不同学科,使专业方向更加明确、专业教育更为深入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4个专业方向:光电检测、光纤传感、激光技术及光电信息处理。 三、深化“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深度 “第一课堂”在对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定位与地位不容置疑,但是不可忽视“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除了德育和体育之外,“第二课堂”中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补充了“第一课堂”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创业基本素养的培育。我校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依托学校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优势并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色,在广西区率先设置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现有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也存在着偏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工程技术人才,通常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尽管在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实践类环节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口径较为统一,导致学生后期发展定型。所以为适应“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学,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设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通道,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四大类型,切实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人才及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四、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 高校作为我国现阶段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为了给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特质、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各高校都要在制度、资源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政策导向,始终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建立正确地教师奖惩机制、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机制,形成严格规范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体系。落实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我们积极探索有利于光电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将相关政策、制度整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进行推广,为学生参与符合学校相关管理文件的“科教协同育人”、学科竞赛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在政策上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学校及学院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经历、成绩等与培养方案学分进行对接。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做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积累的相关知识等可根据一定的转化原则,转化成教务处认可的培养方案上的相关学分,将学生从日常的学习时间与压力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把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些项目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环节进行对接。良好的制度保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一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原则,同时也能给身处创新创业环境中的创业者更多的机会。 五、小结 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尝试优化完善现有专业教学培养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完善和丰富学生发展的层次,构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更加完善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一个以“第一课堂”为载体,以电子信息特色为基础,加强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体,光、机、电、算多技术有机融合,使培养过程中课程知识体系和基本内容的设置更灵活、更能突出经济发展的需求趋势,以此为基础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广涵.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 :106. [2]但堂咏.以就业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5,(09) :31. [3]刘金龙,王志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研究[J].大学教育,2017,(10) :159. [4]夏丹.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2016,(18) :89. 资助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B2018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