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的问题 |
范文 | 董爱清 【摘要】小学生作文时,首先遇到的是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首先难在无话可说,无物可言。因此,小学生作文训练必须从“看、想、说、写”入手,解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在不断地“看”“想”中积累素材,从中选择作文材料,组织材料,说真话,说实话。 【关键词】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观察 一、“看”与“想”是学生作文的前提 “看”既观察,“想”既思维。“看”是发现材料的过程,“想”是整理材料的过程,只有认真的去看,才不会对周围的人的事熟视无睹,才能做学习和写作的有心人,只有把看过的事情反复想一想,才能悟出道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记忆,由此看来,“看”与“想”确实是学生作文的前提。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从指导学生正确的“看”与“想”入手。教师要加强“看”的指导,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社会和生活中人、事、物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写日记便是一种记录“看”与“想”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要尽量记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感受,有关景物和场面及观察后的体会和启示。另外,还要十分重视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剪报册,并随时翻阅、联想、想象,随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以及积累,会成为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说”是学生作文的基础 “说”可以表达所见所闻,可以反映思维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都要经过看过的人去说才能流入社会,然后经过文学工作者加工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所以“说”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 要做到从“看”“想”“说”入手指导学生作文,除了要重视通过平日的“看”与“想”来累积素材,还要注意把“看”“想”“说”的训练方式贯彻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动笔作文之前,先要指导学生从思考写什么入手。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与平日的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要努力做到写之前想与说的有机结合。俗语说“言为心声”,有所思才有所悟,有所悟才有所感,有所感才有所发,这样就要根据作文要求,尽量提出一些拓宽学生思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这就是思悟感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满足几个人说就行了,而是要让大家动起来,都积极参与这个过程,这样有些学生边听边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会跃跃欲试。如在写“xx,我想对你说”这篇文章时,根据要求设计这样几问:“你心里是否有话对某人说”“最想对谁说”“说什么”“是由一些什么事情引起的”,这一系列的发问,便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说的话是由感而发而不是空洞无物。经过这样一番说作文,试想在下笔时哪能无话可写呢?当然在学生有了说的激情后,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说连贯话,说得有条理、有层次,也就是言之有序;哪些该详细些地说,哪些该粗略地说,通过说建立起作文的雏形。此外,在说的过程中还要适度地展开互学、互评、互改。引导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像蜜蜂采蜜一样,使自己所述的作文更加完整,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动笔之前的说至关重要,俗话说“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写作密切配合,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起来才得心用手。 三、“写”是学生作文的目标 “说”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写”才是学生作文的根本目标。因此,要注意说不等于写,因为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还要十分重视写的指导,要帮助学生提高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的能力。 学生动笔完成了初稿,只能算“初战告捷”,当带着初稿走来渴望老师给予肯定时,要给予学生积极热情地指导。就指导学生个性所写作文而论,要做到巧点播,而不是笼统地下评语。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从作文内容,形式和结构上给予指点,使其明确修改方向。教师通过有目的地看部分初稿,做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了解全班学生的主要优点,和普遍存在的問题,在全班加以强调。然后把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遣词造句,结构篇章入手,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点播引导他们按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抓住重点写,写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真情实感。 正如语文大纲中所说:“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由此说明,正确进行“看”“想”“说”“写”的训练,的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