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运筹”于分层与“决胜于”收获 |
范文 | 周新芳 【摘要】说到分层教学,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要“因材施教”,不能“一视同仁”。教育要“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深的人,用浅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浅的人”。而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有统一的教材、进度以及统一的考试方式,初中数学的难度逐步提高,使得基础好的学习愈加理想,底子薄弱的愈加不容乐观,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关键词】综合素质?数学素养?分层提问?分层作业 一、分层教学的优势作用 1.教师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初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倘若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学起来更困难。学习环境和教材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不仅要熟悉本专业各个阶段的知识体系,还要着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驾驭课堂、指导评价、综合判断等),才有能力实施分层教学。 2.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在平常的数学课上,由于教材的统一以及教学进度的要求,老师只能关注到大部分学生,而部分困难学生则很容易出现“脱轨”的现象。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暂时“忽略”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要求,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具体策略 1.管理分层——有“法”可依 近代有教育家曾提出:“同一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分到不同的班级,然后同一班级的学生再根据统一教材、统一进度区别对待。”其实这就是分层教学的“前身”,说到根据“学习程度”分层教学是不可取的,这样就有了“教育不公平”的歧义。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分层管理倒不失为“上策”。 例如,我每接一个新班,都会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思维习惯等因素,并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进行统筹考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要求、任务、目标各不一样,但是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这种方法,不仅仅是围绕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而是考虑到了多种客观因素。当小组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提高学习要求,转向另一个努力目标。看上去是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级”,其实有助于教师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定努力的方向,主动学习并有所收获。分层管理,小组的学习要求有“法”可依,管理起来轻松有余,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学习效果。 2.提问分层——有“的”放矢 有学者说:“在教学中,看上去一个班几十个孩子面对的是同一个老师,但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就有几十种答案。”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课堂上對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思维方式不同,解答方法亦不同。于是,就要进行分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上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范围内去思考和解答。这样就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去质疑和交流。 例如,当老师综合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边关系的问题,可以让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边、高、中线等特点让中间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计算,则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解答。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金刚钻,就拦什么样的瓷器活。同样的道理,有什么本事就去完成什么任务,对于成人如此,学生亦如此。有目的的努力,才会成倍的收获,无目标的放“矢”,只能是“百发无中”。课堂教学,看似只是老师的“独舞”和学生的“群赏”,其实是老师无形的指挥融于了学生“有形”的收获中,喜悦而不着痕迹。 3.分层作业——有“效”掌握 “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有效决策,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不失为“上上策”。学生的管理要区别对待,提问要有所不同,那么最后的作业也应该分层设计。感觉“吃不饱”的学生,多做一些具有探究性的练习题目,以拓展其思维;水平一般而“上不足下有余”者,常规又不失新颖性的练习应该正合适,既巩固基础知识,又督促其创新;对于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者,就不要勉为其难了,一些基础性的习题最适合其练习。 例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练习设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这样设计:A组完成不等式概念的基础填空题;B组完成不等式的性质方面的分析练习;C组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进行解答。 这样设计作业,就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了困难学生不会做、中间学生做不好、优秀学生不满意的矛盾。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同时,学生也会因此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最大优势”,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进取,争取更大的进步。 数学分层教学,考验的不仅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这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需要老师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详细的教学方案,设计更理想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让初中数学“运筹”于分层,“决胜”于收获。 参考文献: [1]袁绍霞.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J].山西教育,2016,(12):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