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找准支点,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范文

    王娟红

    习作,对于学生,尤其是那些阅读不广、生活体验不丰富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语文学习上遇到的最大拦路虎,苦思冥想,仍不得章法。如何帮助他们得其法?例文的介入,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学情即时呈现例文,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能起到促进作用,是写作能力攀升的最好支架。

    但在例文介入学生习作学习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价值认识浮于表层

    习作教学中的例文,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在构思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不仅可以在内容层面上提供“写什么”的示范,也可以从方法层面上提供“怎么写”的指导。适当时机的例文介入,是协助学生迈向“最近发展区”的极佳阶梯。但目前,很多老师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照着模仿即可,忽略了教师的指导。选文类型的随意,教学策略的错误,功能定位的失调等等,都将直接导致例文在教学目标上的失效。二、千头万绪,面面俱到,教学内容过于繁杂

    例文的支援可以是名家经典、课文范例,亦可以是教师下水、同伴佳作,甚至是漏洞百出的反向例文,不管选择何种例文,都应遵循一点,即依据学生习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个具体问题,聚焦一个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一篇优质例文,教师很容易不懂取舍,恨不得把例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统统教给学生,就怕遗漏一星半点。教学内容的烦琐,使得学生的认知负荷超重,学生被强制要求生硬模仿,写作成了例文的翻版,进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使得支援的有效性缺失。三、按部就班,本末倒置,教学方式拘于程式

    例文,尤其是教材中提供的范文,老师们往往采用程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像讲授课文一样教例文,老师们认为教例文便是在进行习作教学,因此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例文的学习上。“怎么写”这一教学重点,却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例文存在的价值本末倒置,谈何有效支援?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习作教学设计中例文的介入有哪些策略呢?一、精准定位,一泓清泉引春水

    例文支援学生习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忌笼统,试图用一篇例文产生多种功能。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合理介入,才能让例文发挥作用。温儒敏教授提出写作教学应努力做到“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那么,如何精准定位呢?首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精准定位每个年段的习作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准确解构有助于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其次,基于学情找到学生习作中的核心问题。最后,把两者相结合,找到交叉点,作为核心教学目标。有了精准的目标,例文介入就能有的放矢,便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例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有效提升习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中,“写具体”是关键目标。如何把语言写具体,也是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六上第三单元习作是写一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基于上述两点,本次习作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借助例文,学习通过环境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学生在观看《一个弯腰,感动全城》的视频后,大多数都能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感动的原因写清楚。接下来,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更具体地刻画人物形象呢?

    笔者出示了《穷人》中这段话: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细读下来,不难发现,这段环境描写,通过一连串的事物写出了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形成鲜明对比。在运用例文支援学生的习作时,聚焦把人物形象写丰满,除了平时常用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比、串联式的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以下是学生修改习作后呈现的开头:

    暴雨初歇,路面积水像是调皮的孩子迟迟不肯退去,大街上车来车往,水花四溅,行人唯恐避之不及,都躲得远远的。路口弯道的下水道口被树叶等杂物堵死了,积水没过了小腿,过往路人纷纷绕道而行,一名白發老人颤颤巍巍地弯下腰……

    例文的介入,紧紧围绕着学生习作中的困难进行,学生在活动有所悟,有所得,真正实现了习作知识向习作能力的转化。二、找准时机,花开堪折直须折

    (一)作前介入

    先援后写,是一线老师常用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完成选材、审题、立意、构思等写作必备环节时,往往例文先行,让学生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比如演讲稿、解说词、书信、简单的应用文等等,因其独特的形式,学生容易在写法或结构上出现错误,这个时候例文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范本,减少了偏差的发生。其次,当习作训练有一定难度,学生思路无法打开,无从下笔之时,亦可以借助例文解读,搭建支架,降低写作难度,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笔者在执教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为了帮助学生精选素材,表达成长瞬间的顿悟。在作前提供例文《慈母情深》,阅读之后,学习作者用分解镜头的方式描写印象深刻的瞬间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通过镜头的梳理,在回忆当时的人事景物的同时,学会选取典型镜头。规避不加筛选,将所有过程全盘搬进作文的情形。

    阅读例文之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在回忆、筛选中梳理、精选典型事例,定格典型镜头,例文为素材的选择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作中介入

    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困难,当他无法用书面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心中所想时,教师应当及时把握学情,用例文介入,针对困难,分析片段,如此便能起到对症下药的良好效果。不仅能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也能对其产生最有利的心理激励。此时的支援,可谓“雪中送炭”。

    在《那一刻,我长大了》一课中,学生在写作之前,虽已明确“写什么”,却不知“怎么写”才能让文字的表述生动有力。为了帮助学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借《慈母情深》为例,首先出示写镜头的句子,引导发现:其一,镜头连着写;其二,运用环境等描写,把镜头写具体。继而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方式,把镜头写活,写立体。最后,学生依据例文实施自我评价。

    习作过程中的例文介入,指向性更明确,切中“要害”之后,学生豁然开朗,效果显而易见。

    (三)作后介入

    习作虽结束,教学却仍在继续。班中四五十名学生,写作水平不同,所呈现的作品及作后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部分写作小能手亟待验证写作效果,期待老师的肯定;也有的学生捉襟见肘,磕磕绊绊才写完……作后例文的介入,在评比中,选出佳作,激发兴趣,或依据例文,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赏析,提高写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所选佳作也好,下水文也罢,要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下水文,可以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在赏析中悟理,实现精致化教学。

    在《那一刻,我长大了》一课中,学生写作后,提供一个片段: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每个人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会的,不去尝试、不经历失败,又如何能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而走向成功呢?于是,我走向单车,踏了上去。尽管在学车的过程中,我摔了无数跤,但每一次的跌倒,也意味着我离成功更进了一步,我懂得了山那边的海需要登上山顶才能见到;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恒久不变的真理。

    引导学生将写具体聚焦在“写出触动”上,进一步体现“成长”这一主题,学生从下水文中获得知识,为写作带来更加多元的体验。三、多元呈现,春满枝头花满园

    部编版教材的不少习作練习,都有与之匹配的范文,适切度较好,很多情况下,老师只要拿来合理使用即可。但是,范文的介入,如果仅仅只是提供篇章,继而让学生进行仿写的话,就变成了学生习作的紧箍咒,导致学生唯“例”是从,长此以往,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习作的倦怠感。例文的呈现方式可赋予其变化,在变化中引发关注。除了人手一篇经典美文这种传统接触式阅读呈现方式之外,还可以在习作环节中不断“改头换面”,使呈现的姿态更多元,成为习作环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情境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例文为学生创设丰富而充满趣味的写作情境,例文的呈现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引发学生更高度的关注,这样的呈现方式更适合中低段的学生。如一节二年级的习作课,教师首先创设了动物园里小动物量身高的情境,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小动物们一个接一个出镜,花样百出,都想让自己长高,学生们一下子被有趣的情节吸引住了;接着教师设置悬念:你想不想知道书里的故事呀?再出示例文,读读补充的材料,说说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创设下愉悦地发现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说话写话的环节,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样貌改变

    教学中,大多数老师的例文呈现为完整的通篇,不妨尝试着做些改变,着眼在具体写作内容或写作重难点的片段,或是适当的改编、节选片段,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整篇的例文可以让学生关注到全貌,片段的,聚焦于一点,更便于突破。

    除了名篇佳作,“问题文”的介入,让学生在对比、批判中直观地看到症结所在,变“暗中摸索”为“明里习得”。这在作文评改课上比较多见。例如何捷老师在五年级修改能力提升训练中,提供了山东军阀韩复榘的发言稿: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讲演的天气。

    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是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化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对了,就像对牛弹琴。

    见到这样的例文,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修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此后在迁移到自己的习作、同伴的习作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修改,不断达成新的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整合

    互联网+时代,例文呈现借助多媒体更具时代气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当经典美文遇见精美画面,辅之适宜的音乐或视频,在学生欣赏经典的同时,加强了例文的引导作用。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时,先请学生欣赏电影《小兵张嘎》中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再出示例文,品析动作的准确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学生对例文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迁移写作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例文怎样取舍,何时呈现,如何呈现,要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选择最适切的时机介入,使其成为学生语篇构建中的典型范例,成为切磋、琢磨、拆分、组合的直接用件,在文本解读和表达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