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类比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冯尚财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到高二,必修教材基本学完,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把在情感、技巧结构等上与教材文本有共同之处或写法截然不同的文章放到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阅读,理解文本,揣摩期中的情感、技巧,选材立意、章法结构等,完成高中语文“阅读鉴赏”的教学任务,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摸索出写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即高考的内容和语文学习的最终归宿——阅读和写作。不仅如此,这种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丰富课堂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节课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下面我们具体来说。

    一、丰富课堂知识

    类比教学就是把大量的与语文课文有共同之处的课内外文本放到一起,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和选材立意、结构章法等方面的高超之处,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品味作者情感、人生态度和学习作者的写作艺术的目的。如《聊斋志异》卷十七《凤仙》内“今夕何夕,见此凉人”“于是履舄交错,兰麝熏人,饮酒乐甚”等都是化用古诗,分别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前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与《说苑·建本》内《贵天》的民本思想和二者几乎一样的结尾可有一比;当然还有其它课内外文段,可用来帮助理解,丰富课堂知识。

    二、帮助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讲授《金陵望汉江》内“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一句的意思和表达技巧时,学生不理解,我说“就是列举了几个人说他们都不行”,学生任然一脸茫然,我又说记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吧,然后一起背诵,把它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放到一起赏析,毛泽东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说他们都不行,那谁行呢?学生异口同声说“还看今朝”,我说本诗这句也是这个意思,从构思和立意角度讲,虽然列举的朝代、历史人物一个详细,一个简略,但出发点相同,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同。甚至可以说,毛泽东读书多,他写作时可能也受到过这句诗的启发,所以才这么写。

    看下面这道高考题(2016天津卷)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题型很传统,“炼字”、表现手法、情感。第三问,表达闲情的诗歌很多,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野渡无人舟自横”等,教学中就应该归类,分门别类地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就会做到由点到面,触类旁通,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能窺一斑而知全豹,把诗词文海“压缩”。同时这样知识点不断地转换,也会使课堂知识丰富,学生思维活跃。

    三、体会相同的意境、意象。感受同样的情感、章法结构,摸索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技巧

    必修五《谈中国诗》中列举了中国诗的写作特点:(1)富有暗示性;(2)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这就是写作上可借鉴模仿学习之处,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并且要补充一些诗歌、散文的范例,让学生充分体悟模仿,不仅要明白写法,还要掌握赏析的技巧、专业术语,练习语感。

    《中国诗词大会》有一道题是:下列诗句中不是从对方的角度写的是哪一项,其中就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句,这种被称为“对面落笔”的写法很突出常见,如“五月渔郎相忆否”“怜君独卧无言语,惟我知君此夜心(白居易《嘉陵夜有怀二首》)”等。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积淀,授课的时候放一起讲,一次就会让学生牢记于心,且明白的就不仅仅是讲的这点知识,而是有眼前这个点,到整个一类知识这样的面的总体把握,我们要充分利用点面结合记忆法。也让学生在作文时学习应用这种写法,让学生的习作不至于平铺直叙,而是摇曳多姿。让学生去比较赏析,收获定会丰厚。

    四、总结规律。应对高考

    古诗词赏析是每年高考必考题。

    先看一道高考试题(2016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江浙题是风向标,我们应当重视。平时的练习中类似的比较赏析题也很常见,且不一定就是一个作家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这样去比较赏析,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提高很多。名句赏析或“炼字”题也是一样,教学中要集中比较赏析,总结规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