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的比较阅读 |
范文 | 王文雄 一、内容的比较。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 1.开篇信息解读 《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开篇多了一个信息,即有关马克思与燕妮·马克思合葬的内容。“就在15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丈夫的遗体放在里面。”但正稿却删除了这些内容。“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里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主要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是思想界的巨大损失,远甚于15个月内夫妇两人撒手人寰所造成的悲痛程度。 官方版:“伟大的思想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伦敦逝世,享年65岁。”比较正规且规范,但感情比较单调与生硬。 2.感受文字的力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增加这段文字:“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思逝世的巨大损失,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历史科学等都是巨大的损失,这是一种巨大的震撼力。 3.结尾表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结尾增加了:“永别了,马克思!”在“你的事业和你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之前增加了,更符合恩格斯的身份,更看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及友谊。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删去“永别了,马克思!”可见此文不仅代表恩格斯个人,而且代表全世界的人民。 二、结构的比较,《草稿》更显柔情 1.开篇不同,首尾照应 《讲话》开宗明义。直接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直接“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又与照应“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草稿》的开篇:“就在15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丈夫的遗体放在里面。”从坟墓再到燕妮马克思再到马克思,更显情切而细腻及柔情。 2.主体不同 《讲话》承上启下。“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讲话》主体分两部分,一是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并对这两个规律作了言简意赅的解释。这使革命的马克思与科学的马克思两大内容相称。从而高度概括与评价马克思实践与理论两大方面的卓越贡献。且两大部分的过渡与衔接自然,使内容与结构更加显现与突出。 《草稿》用了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卡尔·马克思是百年少有的杰出人物之一”,总述马克思的贡献,然后介绍马克思在发现及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再到马克思确实是一个革命家。特别有情感的语言:“特别沉痛地感到,正当他的工作高度展开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他,不管他做了多么多的工作,他还留下了更多没有完成的工作。”多么柔情与惋惜。 3.结尾不同 《草稿》:“永别了,马克思!你的事业和你的英名将永垂不朽。”特意加上“永别了,马克思!”还有“你的事业和你的英名”,这是呼告,确实更显情切与柔情! 《讲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更正规大气。 三、情感的比较。内心世界的深情 小我更侧重于恩格斯私人情感的抒发,大我更侧重于超越个体、延伸到整个世界的伟大情感的表达。 1.身份不同 《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更多的是代表恩格斯个人,代表恩格斯的哀思与寄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主要是代表全欧洲、全世界的人民,不单是个人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准确评价马克思的思想与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 2.关系不同 《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更能看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亲密,战斗友谊,革命友谊。 3.庄重程度不同 《讲话》更显庄重,因为面对的是全世界。而《草稿》更显个人友情。 4.深刻含蓄程度不同 《讲话》比较深刻与含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含蓄,忌讳用“逝世”“与世长辞”之类的词语。还有“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可见马克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工作,而恩格斯没有意料,思想情感才发生极大的剧变,产生极大的悲痛的同时,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安详的死更有感染力。 四、写法的不同,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多情自古伤离别”,生人尚且以别离为苦,何况两个最伟大的思想家,已经阴阳两隔。人的情感需要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进行抒发。恩格斯的《草稿》更富于感性流露,而《讲话》更多地体现出理性的思考。 《讲话》大量运用比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由于剩余價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语言更显含蓄与理性。而《草稿》更显感性:“马克思在私生活方面是怎样一个人,他怎样对待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现在我无法来说明,也用不着说明,因为你们所有到这里来向他最后告别的人,都知道这方面的情况。”还有最后一句:“永别了,马克思!你的事业和你的英名将永垂不朽。”就可见非常感性的表述。 在欧洲革命斗争越来越激烈的十八世纪,在当今物质文明越来越坚硬的现实,恩格斯在《讲话》与《草稿》均显柔软的思想。(原文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