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应用对策研究
范文

    叶星星++黄俊

    [提 要]通过分析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阶段目标及任务,并为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当前工作的突破口,最后提出了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宜春;赣西;中心城市;对策

    [作者简介]叶星星(1987—),女,宜春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黄 俊(1985—),男,宜春农商银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是电子技术在金融中的运用。(江西宜春 336000)

    江西省委、省政府2013年12月出台《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先后都明确提出了赣西新余、宜春、萍乡三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强赣西三市的深度对接与合作的要求。这将极大推动赣西同城化发展共识的形成、以及赣西同城化发展进程的推进。作为赣西区域最大的地级市——宜春市,应在江西“两翼齐飞”的战略下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引领赣西同城化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面对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同城化战略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值,自2000年以来,不少省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文件中均提出了“同城化”的发展战略,如辽宁“沈抚”、湖南“长株潭”、山西“太榆”、陕西“西咸”、河南“郑汴”、广东“广佛”、新疆“乌昌”,福建“厦漳泉”、江苏“宁镇扬”、四川“成德绵乐”同城化等,“同城化”战略强化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内外同城化发展的实践经验,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同城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2)产业结构高级化,社会分工发达;(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4)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5)区域经济网络与城市体系的核心;(6)区域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中心。

    二、把宜春建设成为中心城市推进赣西同城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设施条件

    从行政区划的地理版图上来看,新余、萍乡两市分别与宜春市土地接壤,以宜春市区为中心,与新余、萍乡两市市区都只相距60-70公里,城市间动车组列车只需20多分钟,具备了同城化形成与发展的1小时交通圈的空间基本条件,从而有利于形成以宜春为中心,引导城区相向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的“新宜萍”城镇密集带的建设。此外,随着高铁和宜春明月山机场的通航,其区域辐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二)经济总量、人口与可用土地的规模优势

    同城化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产生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辐射能力,直接表现为支撑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集聚和城乡间人口转移的规模,以及支撑城市化发展所需足够的空间用地。2013年宜春的GDP总量是新余的1.64倍,是萍乡市的1.74倍,总人口达547.77万,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不管是人口还是可用土地规模均远大于新余与萍乡两市的总和,宜春市具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条件。

    (三)人文、历史渊源的认知与影响力

    在赣西三市中,宜春市在人口、土地面积和经济总量一直是最大的,而且新余和萍乡都曾归宜春管辖,宜春曾经是赣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尽管新余、宜春、萍乡三市时分时合,但已经形成了历史同根、文化同源、人缘相亲的格局,其风俗习惯、消费与饮食习惯大同小异。因此,宜春市仍还具备中心城市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影响力。

    三、把宜春建设成为中心城市推进赣西同城化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明显,中心城市的认可度不高

    国内实施同城化战略的城市通常是由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地级市)构成,但新余、宜春、萍乡三市行政权力级别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教文化的差异不大,各自产业集群的效应不突出,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明显。此外,虽然宜春地处三市的中间,经济总量规模也最大,但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却是三市中最低的,而且当前新余市中心城区人口64万人,面积达64平方公里,萍乡市中心城区人口61.5万人,面积达61平方公里,宜春市中心城区人口达48万人,面积达47.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和已建成面积均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在三市同城化发展中的中心城市定位上存在认知上的分歧。

    (二)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相对落后,难以独挑中心城市重任

    依据赣西三市经济发展的数据和国际上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通用划分标准,宜春市经济发展刚刚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期,新余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中等收入阶段的后期,其工业化水平也达到了高级阶段的后期,萍乡市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的水平,其工业化发展进程则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由此可见,宜春市对新余与萍乡两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有限,在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的吸收与扩散能力的发挥上很难有领头作用。

    (三)政策支持上的缺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暗战

    虽然在2004年宜春市政府就提出以主办全国农运会为契机,把宜春打造成赣西经济中心城市,且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也曾指出:“把宜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比较优雅的赣西经济中心城市”。而在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则提到:新余要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但江西省委、省政府2013年12月出台的《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意见》中,并没有确定谁为赣西经济中心城市,仅要求各地按照自身产业特点,打造“新宜萍”产业集聚带。因此,赣西中心城市地位只是宜春和新余两市的暗中较量,已明显缺乏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级层面的政策支持。

    (四)知识资本发展相对落后,支撑中心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不足

    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表明知识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和进步最重要的来源,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对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不可少。但利用2008-2013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等维度对赣西三市的知识资本进行测度,却发现宜春市虽然知识资本积累的增长速度快于新余与萍乡两市,但宜春市的知识资本的丰裕度均落后于新余与萍乡两市。

    四、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阶段目标

    区域中心城市通常具有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交通信息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功能,宜春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就应明确长、中、近期的目标,分阶段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1.近期目标。尽管目前宜春市还很难挑起区域中心城市的大梁,但还是有一定成为中心城市的空间和人文基础。因此,对宜春市来说,首先,政府有没有热情去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做论证、研讨、规划;其次,需要政府理清思路和魄力,统一思想认识要不要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有没有像新余市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明确出台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若干决定那样的雄心和决心;然后,政府制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及功能定位。

    2.中期目标。目前,宜春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均落后于新余和萍乡两市。因此,首先,宜春要抓住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进一步做大宜春中心城区空间和人口规模,完善主城区的商贸、教育和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然后,宜春市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构建交通网络、放大地缘优势、推进赣西区域合作,加快对浙赣沿线和宜春腹地——万载和上高的发展;最后,经过5-10年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部分中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及时向省级层面争取有利政策,使其上升成为更高层面的战略。

    3.长期目标。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宜春进入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知识资本大幅提升,将宜春打造成赣西区域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医疗中心、文化科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使中心城市的中心功能效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赣西区域中心城市。

    五、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突破口

    由于当前宜春市中心城市地位不够明显,可以找出当前宜春市在能够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强项上进行重点突破,以扩大中心城市建设的影响力。

    (一)以人口和土地规模为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的空间规模和完善基础设施

    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在城市人口、城市面积等方面,没有应有的规模,就不可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当前宜春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城建面积均落后于新余与萍乡两市,宜春市应充分利用人口和可用土地多的优势,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城市空间的建设和完善宜居、宜业的基础设施与环境,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工作组的职能,尽快利用好国家新出台的户籍改革政策,使中心城区的人气集聚政策落到实处。

    (二)以旅游等相对优势服务业发展为平台,推动旅游与信息中心建设

    当前,赣西三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宜春市在某些方面还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宜春市在旅游业方面就具有优势。因此,宜春市应进一步抓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加强赣西旅游的联动与合作,同时积极发展会展、商贸、办公、咨询等商务经济,扩充和完善新城区的服务和商业功能,依托高安物流网络与品牌资源、明月山机场等大力发展宜春空港经济和产业,并依托宜春海关的设立,大力推进与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并以此建立物流信息服务中心。

    (三)以《赣西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订的项目为抓手,加快赣西同城化发展的推进

    2014年3月底,宜春、新余、萍乡三市签订关于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赣西同城化协调发展的序幕。从国内外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挥作用的功能来看,其实质就是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同城化发展。因此,宜春要在赣西区域合作的基础上主动推动赣西同城化发展的事项。

    六、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目前,就宜春能不能与要不要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问题在社会各界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政府可由市委、政府办公室和政研室牵头组织力量进行论证,拿出区域中心城区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由政府决策,并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

    (二)强化政府主导,提出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的职能部门多,这就需要政府在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战略规划中,政府强化和协调各地各部门要以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为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阶段目标与任务。

    (三)与宜春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战略同步推进,在实践中谋划中心城市建设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赣西转型加快发展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为赣西三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的引导机遇、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保障实施的政策机遇。宜春要在这一战略指引和发展机遇下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并在这一过程中以区域中心城市的标准进行创新发展。

    (四)重视知识资本等决定经济长期增长因素的积累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乃至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更加集中地表现为通过知识资本的竞争来展开。目前,宜春市的知识资本存量不高和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政府需要从长远出发,更加重视区域人力资本、区域技术资本、区域顾客资本和区域市场资本等知识资本要素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辉亮.江西省各地市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8).

    [2]王德,宋烂,沈迟等.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回顾[J].城市规划学刊,2009,(4).

    [3]焦张义,孙久文.我国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制度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11,(6).

    [4]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8).

    [5]赵英魁,张建军等.沈抚同城区域协作探索—以沈抚同城化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10,(3).

    [6]李王.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的国内比较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3).

    [7]段德里,刘亮等.同城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2,(5).

    [责任编辑:李佳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