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双赢策略 |
范文 | 岳治胜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就能激活学习主体,从而最佳地接收教育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而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是语文教与学的一种双赢策略。 那么怎样做到且能做到更好呢?它又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奉行“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施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巩固。而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或书记员。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味同嚼蜡,食之无味,从而对语文逐渐失去好感,甚至反感、生厌。 那么如何让学生要学、乐学、爱学语文呢?毋庸置疑,想要改变其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能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去学生写日记。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这些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笔者曾在教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引用了他的《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没想到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课文采用的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他们还举一反三,发现“文入画士”“好事者”的喻义……总之一节课,轻松愉快,学生完全体会了课文的主题。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 汉语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的睿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这些是我们传承华夏文明的、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的最佳教材。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同化,渐至消亡。而这关系民族文化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来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 但是,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外似乎别无他法,因为只有兴趣才是最大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三,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生学习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迫使人们不断的去学习,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这要求今天的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生活在未来,那么也许明天他们将生活在过去。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认识、实践、体验的机会。而这一点点恰恰是我们有限的课堂难以办到的。故在有限的课堂内我們只能传授方法、技巧,把课本当做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标,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的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判”字时,明确其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当其为形声字时,是左声右形的字;当其为会意字时,义为“物分两半”,即用刀把物体分成两半,取公平之意。没想到这同样引起了他们极大地震动和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这个字的深刻的理解,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文言字词的领悟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的确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