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镇高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外阅读
范文

    陈圣芳 林 晔

    在全国新高考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在大城市学校语文教学已然开始整本书阅读的情况下,“得阅读者得高考”已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夸张之语。课堂上的课内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可它毕竟受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多少让学生思维流于模式、近乎僵化。而个人觉得阅读不应该只注重眼前的苟得利益,更应该有高远的目标,所以,阅读绝不能停留在课内阅读上,而更应该在课外下功夫。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负担重,以及社会上一些外行人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偏差,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之类,使得在城镇高中校园里,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在课外没看过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的情况;在看过文学作品的学生中,大部分又都是蜻蜓点水式的,甚至连内容都记不大清楚了,看了也等于没看。笔者曾经在高一开设的名著阅读选修课上,调查统计发现:30多个选了“课外阅读”这门课的高中生,中国四大名著全看过的,没有一个,绝大多数仅靠影视作品获得形象客观浅层次的感知,更罔论外国名著了。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生在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跟大流,都偏爱看悬疑侦探小说,如东野圭吾的作品,其他几乎没有涉猎,而让他们谈谈东野圭吾的作品,又只停留在故事的刺激上,缺少独到、新颖、深刻的见解。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老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提高;教师指定阅读课文多,学生自主课外阅读少等等,使得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自然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

    总而言之,城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一个无序、低效、盲目、随意的浅层阅读状态。这种现状亟待改变,而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破解城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这一局面,提供了解决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特点,给城镇高中生创设资源共享环境,让高中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一起学习、相互交流,甚至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使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更有序、高效与深入。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融入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信息技术该如何融入城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阅读应先学会博览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先生的话告诉了我们:阅读应先博览。

    利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更有序有目的的博览众书。我们利用老师们创建的网络空间,将高中生应该阅读的好书书单分类列出,供学生参阅。如散文类(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文化苦旅》、梭罗的《瓦尔登湖》、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等)、传记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林贤治的《人间鲁迅》、韩石山的《徐志摩传》等等)、小说类(鲁迅的《呐喊》《彷徨》、钱钟书的《围城》、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等等)、思想文化类(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等等)、传统文化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等等)、学习方法类(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等等)、思辨阅读类(谢小庆的《申辩式思维》、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等等)……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因此,先让学生从有目标的多读书开始吧。

    二、阅读要熟读而精思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就告诉我们,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就得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空间才能得以实现深层解读。教师在所列的书目下,提供下载的相关的视频解说、文字解说,特别是一些名家的评论点评,也可上传教师自己或是同事间的见解文章,如阅读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老师可下载相关的周国平答记者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创作心态,从而更深层去解读作者的思想。再如阅读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老师可下载电影《追风筝的人》让学生自行观看,感受不同艺术形式表达的不同。这样,网络空间就是一个资源库,不需要占用正常课堂时间,师生只需要联网登录教师的网络空间,就可以自由查阅某本著作的相关信息,学生可写上一两句的感想,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回复,这样就确保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教师还可提供一些公众号,如十点读书会、思考语文、天下语文等等,让学生自行查阅,加深阅读理解,再经过沉淀回想,伯克说:“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学会阅读后的回想,就是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可发表在空间里,供其他师生阅读交流学习。这样不断的循环交流学习,必然加深印象,读有所得、读有成效。

    三、阅读要学以致用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此言说的便是学以致用。读他人之书,阅他人之评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沉淀于你个人的品质里气质上,又可应用于课内阅读的理解上、作文中,如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参阅完相关解读资料,便更能理解苏轼作品里多种思想的糅合,苏轼的达观从容;读完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参阅完教师提供的各种时评教学课件,则是有助于高中的时评写作,这些会让你获得巨大的既得利益,信息技术融入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又与课内阅读相融合,相互补益,何乐而不为呢!

    斯迈尔斯说:“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呢!”城镇高中生,受地域限制,时间精力有限,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外阅读融入信息技術,做到有效有序有目的的阅读,这样才可尽享阅读的美好!

    作者通联:陈圣芳,福建宁德市周宁县第一中学;林晔,福建宁德市周宁县第一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