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渠那得清如许,信息技术引活水 |
范文 | 常锦红 我们身处西北偏远地区,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常年住校。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经验都特别贫乏,作文不会写、无话写、太难写已是多年来语文教学最头疼的事情。怎样带领这些孩子走出写作的瓶颈呢?近年来学校改善多媒体硬件设施,再加上QQ、微信的普及,家校平台的入住,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拓宽了道路,尤其为农村孩子的写作注入了活水。学生的写作不再是闭门造车被封存在作文本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开源活水,让农村学校作文指导、交流、批改驶上了快车道。孩子们的习作可以走出作文本,利用学校平台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修改,在交流中提升写作素养,最重要的是带动了孩子们的写作比拼劲儿,激发了孩子表达真实的欲望,渐渐地形成了浓郁的班级写作风。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丰富的素材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指导课都处于静止状态,学生从课本中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模仿练习,进步比较慢。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后,大量的信息植入,为孩子们的写作注入活水,拓宽了农村孩子的视野,让这些没读过多少书,没出过家门的孩子也写出了对世界的畅想,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比如,在上“偶像”为话题的作文时,学生对外界的变化了解甚少,对伟人的事迹也是星星点点,谈起偶像,知道几个名字,却要写偶像背后的故事,写对偶像的深刻认识,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名人故事,如毛泽东、乔丹、周杰伦等,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偶像背后的艰辛故事,学生感慨颇多,这堂课中给学生带来的信息量非常大,震撼也很大,由伟人讨论到凡人,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下笔时,很多学生思路清晰,写出了很多有独到思想的文章。如《偶像在闪光》《在偶像身上看到我的影子》等。这堂课无疑是高效的,成功的。 古诗是中国国粹,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背古诗,可是积累到最后只是应付考试吗?真正领会古诗精髓,将其融入到自我的文化素养中的少之又少。在一次半命题作文“古诗给了我……”的作文指导中,我依然选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分类梳理了从小学到初中所接触的古诗之后,学生惊叹原来我与古诗这么近,我们已经学了近百首,可是怎么平常就是想不起来,在整理大量的古诗之后,我组织学生畅谈古诗带给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古诗带来了自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诗让我明白了珍惜“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古诗让我懂得了感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为多媒体带来了大量的古诗词,一时间唤醒了学生这八年来学习古诗词的感想,学生把古诗与自己的成长勾连起来,完成了一篇佳作。《文心雕龙》中云:“情者,文之经。”“文章之作,在乎情性。”凭着至诚至情发出的心灵之音,相信这篇佳作一定会触动阅读者。 多媒体信息技术唤醒了农村作文指导课,大量的信息植入,让这些没读过多少书,没出过家门的孩子也写出了对世界的畅想,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由此农村孩子写起作文来不再捉襟见肘,局限于三点一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创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农村作文教学指导的福音。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让作文批改多元化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干的最吃力不讨好的事。原因在于当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勾勾画画,写上一连串批语诸如“构思新颖,语句通顺,开头啰嗦,详略得当”等话语时,作文本发下来,学生首看的是分数,至于那些圈点勾画的内容他不屑于看,也看不懂,再说看了也不知如何改,也没时间改。作文评改最多是把好的作文在班上念一念完事,至于好在哪里也无法评阅。 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植入农村作文指导课以后,作文评价就多元化了,有了长效性。 利用云白板,在课堂直接呈现作文批改。云白板有一项功能可以实物展示,还可以在上面再次创作。我利用这项功能,经常在课堂现场批改作文。学生在教师修改的标点符号、一词一句中体会写作的精细化。教师针对某些语段可进行大幅度的下水,学生感受详略、选材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经过这样现场版的批改,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作文评语,学生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否则往往是自己写完怎么看怎么通顺。 利用qq群带领学生写练笔。学生喜欢聊天,喜欢看小说。我就引导学生在周末回到家,闲暇时完成练笔交流。每周的主题都不一样。比如有“唠唠公交车见闻”(我们的学生每周都要乘坐公共汽车回家)、“村中夜色”“我的开心事”,等等,刚开始,学生反映无话可说,不敢写,不知写什么。慢慢地由一句话到一段话,交流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重要的是启发,同样的月亮,有人认为是镜子,有人认为是妹妹的眼睛,还有人认为是“气蒸云梦泽”的湖水。学生也能在这样的聊天中解脱自己烦闷的心理,让逆反的心灵得以平复,这里不仅是写作的练兵场,还是给自己炖心灵鸡汤的地方。 网络交流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大家彼此分享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一句话,一段话,渐渐地,个个都成了写作的“话唠”。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衔接课堂内外 学生一周内,两天在家,五天在校。周围发生的事就是这样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学生说“天天都是乏味的事,根本无话想写”。记得在指导《家乡的胡杨》时,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片的黄色及拍照中,同学们的旅游经历只用一個词“高兴”来代替。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情景,播放《胡杨之歌》,展现胡杨照片,熟悉的蓝天,特写镜头的胡杨树形,风中飘飞的树叶,湖中的倒影,一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些景色不再是一闪而过的金黄,他们在学生的脑海中又生成了新的形象,新的情感。学生笔下的胡杨描写充满了联想,生动而丰富。在交流时,学生赞叹笔下的胡杨远比看到的胡杨更生动,更诱人。 文学是生活的再现。在平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积累生活,把拍摄的照片发在群相册里,岁月的沉淀中会发现写作群里的每张照片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单调的寄宿生活不再是乏味的,不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它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当作文课上再次翻开《拔河比赛集》《演讲比赛集》《校园四季》《午后晚霞》等相片时,同学们才惊呼“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精彩储藏在这里”。这些照片唤醒了学生的记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慢慢领会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的真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便利性,知识更新的快捷性,给农村寄宿制学校作文课堂注入了活水。丰富的开源活水,将农村孩子的写作思维激活了,拓宽了孩子们的见识,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相信它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感谢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农村作文教学带上了快车道。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三中学(735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