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土中国》批读课实录 |
范文 | 赵渊博
课型:展示课 地点:重庆市万州二中 时间:2020年11月6日 师:同学们好,这节我们要上的是批读课,说到批读,初中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过,平时大家也在读读写写,那么,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批读的吗? 生:就是在阅读中,在文章的空白处用自己知道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或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自己有疑惑的问题等等。 (PPT展示朋友圈留言、视频弹幕和自古及今的名人批读,如:毛泽东批《二十四史》、乾隆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脂砚斋批《红楼梦》等) 师:大家看到的这些内容都是批读,由此可见,批读很常见,而且形式丰富,是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交流,甚至发展出读者间的交流。如果要严谨一点讲,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上如何解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批读”重在“读”,“批”是对“读”的雁过留痕,是整理“读”的思路,也是为了将来研读留下印记符号。上面定义中提到的要进行标记和书写,那我们到底应该在批读中标记书写什么呢? 生:批注自己认为重要的。 师:自读《乡土中国》时,需要关注重要概念、观点、内容、论证方法、研究方法、思考探究等等。 师:同学们,“整本书阅读”基本要求是同学们自读,《乡土中国》作为学术类著作,在自读中,特别需要关注三个问题:厘清概念内涵、梳理逻辑思路、关注研究方法。 今天老师以《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为例子,为大家介绍如何围绕这三个点去进行自读,在自读中,如果进行批注,而且,这些方法,不仅在“差序格局”中有用,更是需要用这三个方法去解读其他各个章节。 师:对于厘清概念内涵,老师介绍三个小方法。 1.概念归纳法 批读概念时要关注现象的普遍属性。大家生活中看到下面这些现象没有? 看到别人展示豪车名表,心酸了;看到别人展示恩爱幸福,心酸了;看到别人展示高分学位,心酸了。 生:看到过,网络上管这种人叫“柠檬精”。 师:这些现象有没有什么普遍共性? 生:嫉妒、心态不平衡。 师:对,记住,现象的普遍属性,就是概念的主要内涵。如果要定义这个概念,就是用“属+种差”的方式。我们根据他们的共性来给“柠檬精”概念作个解释吧。 生:柠檬精,就是那种凡事不如人而心生嫉妒,心态不平衡的人。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刚才批读使用的方法:筛选文中的现象,找到其共同点,也就厘清了概念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学以致用,分析一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59页“私”这个概念,大家先勾画找出与“私”相关的现象。 生:①公共楼道倒垃圾;②往苏州河倒污水;③公厕问题。 生:普遍属性是“无公德心,有权利无义务”。 师:我们一起来给“私”下定义。 生:私就是只顾个人,不管他人的行为。 师:刚才我们用抓现象,找共性,明特征的方法定义概念;但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更多概念不是都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那么,这里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小方法。 2.现象剖析法 现象剖析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师:下面大家看到《(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60页,有这样一句话:“因之这里所谓‘私因之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么划分法的问题。”这个句子中出现了群己、人我界限这个概念。 要厘清“群己界限(人我界限)”,就要先理解“因之”的“之”代指的什么现象? 生:①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无能。②作者用南洋华侨令人侧目的成就反驳了西方人的观点。 师: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生:本质是因为“私”而排斥“众人”,南洋华侨就是因为单打独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也就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这就是“群己界限(人我界限)”的内涵。 师: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抓住了,概念的内涵就清楚了。 师:同学们,《乡土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因为我们在前面导读中已经知道,这本书是讲义的汇编,当初是用来给学生上课用的讲稿,作者自己都说它是“杂话”,为了通俗易通,深入浅出,作者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自己學术观点,也就是说,用了大量描述性语言。同学们,记住,对这一类描述性的文字,我们需要用平时严谨而科学的语言表述,或者叫作对形象的描述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述其内涵特征。 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称为:描述还原法。 3.描述还原法 这类方法,在平时的人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或者考试中,常常需要运用。 生:老师,《差序格局》这一章里那些比喻和举例子的语句是不是就是这种情况啊? 师:这位同学一点就通,马上就想到《差序格局》里的内容了,那我们就一起看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61-62页的描述性语句吧!大家勾画出这些比喻和举例的句子,然后分类概括出特点, 生1:“同心圆”“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以己为中心。 生2:“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心势力厚薄。 生3:“势力一变,缩成一小团”——伸缩性。 生4:“一圈圈推出去”——亲疏远近。 生5:“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如此”——范围。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概括出的特点来给“差序格局”作一下诠释? 生表述、师明确(PPT): 差序格局是一种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的(特点一),以己为中心(特点二),具有亲疏远近(特点三),依据中心势力厚薄(特点四),且能伸缩(特点五)的社会格局。简单说来就是有差别等次的社会结构。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方法还原了差序格局的学术表述,下面请大家根据对差序格局的理解,画出自己心中的血缘关系差序格局图。 (一人上台展示,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 师订正: 师:下面讲讲如何梳理逻辑思路。 请大家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59-60页①②③自然段,梳理文段里的推论关系。(PPT) 师: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逻辑思路,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作“思维导图”,学会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也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这里以①②③自然段为例,同学们可以将后面没有画完的补充完整。 同学们,除了前面讲的两个要点外,我们还要关注《乡土中国》的研究方法。因为学习研究方法,首先是可以通过研究方法更好的阅读各个章节,其次是在《乡土中国》的研读阶段,还会用到一些研究方法。 第一种:类型化研究 简单地说,就是分类然后通过分析它们或具有相同、相反、交叉等关系,来分析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深入分析和阐释的目的。 生:老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60页上面的“阅读导引”有类型化研究的一些解释。 师: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是为同学自读而编写的,在自读中需要充分借助相关信息来帮助自己阅读。 我们一起把这个内容勾画出来。(对研究对象进行标准化的分类,以理清研究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看看一个例子(PPT)。 差序格局: 师:类型化研究,不只是分类,而是要通过对各类现象进行分析,来讨论其内涵和特征等,达到某种表述效果。 第二种: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其实,文献研究,就是将文献当作现象来研究。 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64页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辰星,居是所,众星拱之”是一个很好的差序格局的譬喻。 从论证方法讲,这是一个引用论证,但这里的引证,不是用来证明某一个观点,大家看看它本意是什么? 生:为政要行德政,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师:说得好,孔子强调德行为先,朋友圈才能大起来,那大家结合这句话前后文看看,作者引用它是为了说明为政以德吗? 生:不是,费孝通先生是用孔子这句话来诠释什么叫“自我主义”。 师:什么是“自我主义”? 生:以己为中心。 师:说得很好,这里借用孔子的话,不是用来说明“德”和“修为”的重要,而是借一种天文现象,来分析哪怕是政治格局中也具有差序格局的性质。 第三种:田野调查法。 简单地说,田野调查指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 师:在介绍田野调查法之前,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多次说到“现象”。作者在《差序格局》和其他章节里,都用了大量的“现象”,我想问问,这些现象怎么来的? 生:信手拈来。 师:这个同学用了“信手拈来”,其本意是称赞费老学识渊博,但学术研究容不得“信手拈来”!学术研究列举的现象,一定需要一个严谨而扎实的研究过程: 实地调查——数据(表象、假象和真相)——反复验证筛选材料——上升为现象。(展示PPT) 费孝通第一任妻子就是在广西瑶山与费孝通一起做田野调查时坠崖身亡的,费孝通也因此身负重伤。由此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一种求真、务实、严谨的态度,这就是科学精神。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做的批读示范,只讲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基本概括了其他章节共同的问题,各个章节还会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老师在同学自读过程中,再与大家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同學们,从今天开始,用四到五周的时间,借助大家手里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相关辅助信息,结合老师今天讲的几个方面,自读《乡土中国》各个章节,四周以后,每个同学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作者通联: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