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遇见更好的自己,走出“受害者”的“天堂” |
范文 | 陈晓新 〔关键词〕乐观;高中生;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的核心品质包括个体对事件做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对不可控因素的掌控力以及对未来的正向预期。本节“乐观”主题的活动以“受害者心理”为切入点,原因在于受害者心理消极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使他们丧失了对自我的掌控力。而自我掌控力对积极情感体验、自我改变与成长有重要影响。从“受害者”转变为“掌控者”,个体需要有乐观品质的重要支撑。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澄清并理解作为一个受害者需要付出的代价;能够发现掌控者的内在力量。 2.情感目标:体验受害者内心矛盾的情感,即逃避责任后的“舒适感”以及失去掌控后的“无力感”,建立起掌控者的积极情绪反应。 3.行为目标:学会觉察并反省自身的受害者心理;运用“我可以,我能够”去积极处理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体验受害者内心矛盾的情感; 2. 运用“我可以,我能够”积极应对。 【活动形式】 讲授、情境表演、活动体验、讨论。 【活动准备】 情景剧、视频。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情景表演 1.情境一 同学A看了一下试卷,说:“又考这么差,能怪我吗?谁叫我是差班的学生。学校肯定安排了最差的老师来教我们。班里很多人都不想学,总是闹哄哄的,上课时同桌还老讲话。想回到家里好好学吧,父母又天天吵架。真郁闷。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 2.情境二 同学B拍了一下同学C肩膀,说:“你怎么又是自己一个人啊?”(同学B离开) 同学C:“谁愿意老是自己一个人!但我们班里那些同学要不就很自私,要不就很高傲,要么就很差劲。哎,我真倒霉,碰上这样的同学。” (二)引出“受害者心理” 提问:情境中的同学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位同学都把问题归罪于别人,觉得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形叫“受害者心理”。即:一个人习惯于把错误指向他人,情绪和行为受外界控制,对此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三)呈现主题 师:看到走出“受害者的‘天堂”这个题目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很矛盾。受害者听起来很凄惨、痛苦,而天堂听上去很美好、舒适。这样的两个词为什么会放在一起呢?带着这个疑问,接下来我们将作进一步了解。 设计意图:以学生表演的情景剧引出“受害者心理”。接着引出主题,以“矛盾式的题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為课堂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受害者的世界——“喜”与“悲” (一)受害者的“喜” 1.体验活动一:都是“你”的错 规则:伸出食指对着自己坐的椅子,以“都是你害的,所以我才……”为句式说一分钟。(注,椅子代表你归罪的人和事) 2.活动分享 作为受害者,你有什么舒服的体验? 学生的回答:发泄的快感、舒服、没有负担和压力、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不用承担责任…… 教师呈现关键词“不用承担责任”。 师总结:当把错误都指向别人时,什么责任都不用自己承担,这种体验很舒服、没有压力,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关键词是:不用承担责任。 (二)受害者的“悲” 1.体验活动二:我“命令”,你“服从” 规则:活动由“受害者”和“掌控者”两个角色组成。受害者蹲着,一只手被掌控者牵着。掌控者要求受害者完成三个任务:(1)走走停停;(2)原地跳十次;(3)取一样东西。 2.活动分享 作为受害者,你有什么糟糕的心理体验? 学生的可能回答:痛苦、愤怒、无助、无力反抗…… 教师呈现关键词“失去掌控”。 师总结:作为一个受害者,你只能听凭他人摆布。你无法反抗和改变,慢慢就会感到很无力、无助。关键词是:失去掌控。 (三)你愿意做“受害者”吗? 师提问:你愿意做“受害者”吗? 学生回答,总结受害者的代价。 师总结:作为受害者,你不用承担责任,但是同时你会在失去掌控后觉得自己无力反抗和改变。事实上,天堂里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只是短暂的。那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使你暂时逃避不想看到的事实。而最后的结果是,你只能在无助的受害者世界里继续受害。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作为受害者可能产生的舒服和糟糕体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受害者的代价,以进一步学会在受害者和掌控者之间作出选择。 三、从“受害者”到“掌控者” (一)播放视频:《尼克的故事》 内容简述:尼克·胡哲出生时就没有四肢,只有一只残缺的左脚,但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他能够像常人一样生活,可以游泳、踢足球、打高尔夫,拿到多个学位……他说,他可以选择因没有四肢而愤怒,或是因为有“小鸡腿”而感恩。小狗欺负他时,他可以用“小鸡腿”去打它;小朋友害怕他时,他可以去逗他们;游泳时,“小鸡腿”还能够让他浮起来,并让他快速前进;他还可以写字、打字、画画等。 (二)思考:他把自己看成受害者吗?面对自己失去四肢的现状,他是如何对待的? 学生回答。 师总结:虽然失去了四肢,但尼克很积极很乐观。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去怪罪这个世界,相反,他认为自己“我可以,我能够”做很多事情。“我可以,我能够”这六个字充满力量,它能够让一个人在面临任何问题时都是自己生活的掌控者。 设计意图:用尼克乐观面对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受害者”走向“掌控者”的可能性,并提炼出“我可以,我能够”的方法导向,为下一环节的具体操作做好准备。 四、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可以,我能够 (一)实战演练 以掌控者的角色去解决前面情境一和情境二中受害者所面临的问题。想一想,“我能够”“我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同样的问题,当我们以受害者的身份去对待时,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抱怨、怪罪你周围的人。而当你以“掌控者”的身份去处理时,你可以、你能够积极地去影响他人,最终让事情变得更好。 (二)自我成长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受害者心理,而你却没有觉察。现在尝试用“掌控者”身份去解决。 学生分享。 师总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经历错误、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当你能够勇敢地直视自己的问题,选择最好的方式面对困境,你才能够成长。 设计意图:利用“我可以,我能够”的掌控者身份解决课堂导入时两个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把课堂学到的能力升华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结语 师:我们相信:走出受害者的天堂,你将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以受害者心理为切入点,落脚于学生乐观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目标突破了乐观的传统认识框架,从单纯的积极情绪体验转向对情感和行为上“掌控力”。整节课内容层层递进,形式灵活丰富,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活动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5284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