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范文

     王琳 刘楚琦 崔璨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线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了解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知的缺乏、专业能力的不足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建议从自身就业观念的改变、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增强和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校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近年来,每逢毕业季都会掀起一阵求职“热潮”,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求职大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再创新高,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通过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数据都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其中市场人才需求的人数同比上升81%,求职者人数同比上升21%。

    同时,我国就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结構性问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而教育的体系结构脱节于经济社会的变化。由于高校专业的设置不合理,便出现了某些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但与之相关的就业岗位总体数量却增长缓慢,这便造成了人才输出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具有实际意义。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研究所需要的数据由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通过对武汉工商学院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

    (二)数据的处理。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线上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随机发放给武汉工商学院的大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260份。此份调查问卷包涵了大一到大四各阶段的学生,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广泛,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有涉及。

    本次问卷收回后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及统计,藉此了解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生涯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专业选择缺乏自主性。据图3-1可知,大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家长希望的占比最高为40.78%,而且调剂占比高达37.86%,自己爱好与老师推荐占比基本持平。大多数大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都会遵循父母的意见,或者因录取时的种种原因导致被迫调剂到其他专业,因此造成大学生专业选择缺乏自主性,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职业选择理想化。据图3-2可知,希望进入国企的大学生占比60.2%:希望进入外企的大学生占比23.3%:希望进入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占比7.76%:没有要求的大学生占比8.74%,因此表明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较为理想化。

    据图3-3可知,有71.7%的大学生对工作薪酬的期望是1万以上:有14.42%的大学生期望工作薪酬在5千至1万:有6.94%的大学生期望工作薪酬在3千至5千:没有要求的大学生有6.94%:而没有大学生愿意3千以下的工作薪酬,因此表明大学生对工作薪酬的选择较为理想化。

    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也没有进行任何的社会实践,只是凭着对职业片面的了解来盲目期望理想的单位与薪资。因此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在职业的选择上过于理想化。

    (三)专业核心能力较低。据图3-4可知,在大学期间专业的核心能力与专业证书有着密切联系,31.07%的大学生获得与专业有关的1个证书:19.42%的大学生获得与专业有关的2个证书:24.27%的大学生获得与专业有关的3个及以上的证书:而25.24%的大学生并没有考证。

    据数据可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核心能力较低,在企业招聘人才的关键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相关工作经验,排在第二位的是职业技能,而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缺失也会使得大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下降。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据图3-5可知,55.34%的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33.01%的大学生不太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还有11.65%的大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来说大部分大学生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欠缺导致了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了解程度过低,同时也使他们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十分模糊,忽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而盲目就业,加重了就业压力。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不足。据图3-5可知,高达65.05%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校组织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活动:有25.24%的大学生有听说过:还有9.17%的大学生不太清楚。大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了解程度也反映了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的就业信息传导和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非强制性,无法改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

    三、对策及建议

    (一)自主选择专业。一方面,在专业的选择上,大学生不要盲目追随父母或他人的建议,应自主地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因素。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也应正确地认识所选专业,确立就业目标,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的大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转专业或辅修第二专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大学生应树立以学历为核心的高薪论向以能力为核心的能力论转化的观念,在现实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其次,大学生应增强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识,响应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最后,大学生应树立单位不论大小的观念,明确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三)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大学生虽然还未实际进入社会接触职业,但可以在大学阶段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首先,大学生可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积累知识,增强学习主动性。其次,通过课外的学习,取得所学专业的职业资格,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又能强化专业技能。最后,通过加强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状况、职业的前景状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转化。

    (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要强化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正视自己的能力与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在参与讲座时,可与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针对此现象,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融合,聘请行业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专家担任兼职导师,邀请他们为学生讲授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等,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网络课程或者面向全体大学生设立必修课并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结论:本文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指导,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未来的工作生涯规划过于理想化,造成自身期望与社会需求产生差异。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应该理性选择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也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科学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9:58